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扫黄打非 >

来安县施官镇:多措并举 筑牢“扫黄打非”基层防线

2018-04-04 16:11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丰富繁荣,施官镇“扫黄打非”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施官镇按照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要求,在全县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乡镇)示范点建设,深入有序推动“扫黄打非”向基层延伸,形成了“扫黄打非”工作无缝隙、全覆盖的监管格局,夯实了“扫黄打非”基层工作基础,确保了“扫黄打非”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齐抓共管 构建联动工作格局
  镇和村、社区是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的支撑点和突破口,基层“扫黄打非”组织是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的抓手和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中坚力量。施官镇不断下移“扫黄打非”工作重心,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成立了“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分管宣传文化的党委领导任组长,综治、公安、司法、文化、民政、宣传、市场监管等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文化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村、社区均成立“扫黄打非”工作站,由村、社区主任任站长,党组织书记任指导员。镇村两级从机构设置、经费编制、人员调配、技术装备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确保“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见成效,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无缝隙。
  镇村社区协调联动开展打击制售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出版物工作,不断将“扫黄打非”触角延伸到基层。为进一步完善“扫黄打非”基层执法力量,施官镇聘请21名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为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对辖区内经营的文化场所进行监督。42名义务信息员,及时向镇村反馈信息。镇扫黄办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统一佩戴红袖章、红帽子,分片进行巡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了“扫黄打非”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宣传教育 筑牢防范体系
  基层有着广阔的空间,是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的大舞台。施官镇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QQ等平台,在农村、社区的宣传栏张贴相关知识,在农村、小区、街道两旁悬挂横幅等方式,加强“扫黄打非”工作舆论宣传,增加基层民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和支持。为落实“六有”标准,施官镇筹建了“扫黄打非”展示厅,配备有图书、宣传资料、投影仪,收藏有缴获的盗版淫秽书籍、光碟、赌博游戏机等物品,成为了普及“扫黄打非”知识的教育基地。
  施官镇与施官中心学校等学校联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远离网吧 ,拒绝盗版”、“快乐读书,健康上网”等活动。通过宣读倡议书、现场签名、发放绿书签、观看公益电影,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扫黄打非”知识宣传,让学生远离黄色非法出版物,营造绿色文化环境。结合“3.15”、“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主题活动日,在人口集中度较高的场所,开展现场咨询、知识问答等活动,现场讲解扫黄打非相关知识。举办扫黄打非知识竞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等,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娱乐生活。
  根植文化 扎根基层群众
  施官镇是文化大镇,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充分依托和发挥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书屋的文化阵地作用,开展积极健康向上文化活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组织擅长书法的志愿者深入村、社区,为群众开展义务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举办迎新年音乐会,正月里与社区联合组织龙船灯、龙灯到城乡开展踩街拜年表演活动,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用群众喜闻乐见文化活动的形式宣传“扫黄打非”工作。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百姓文化素养,使他们远离低俗淫秽文化,成为了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的平台和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载体,使得基层“扫黄打非”工作转了起来、方法也也活了起来,保证了扫黄打非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创新机制 不断引向深入
  “扫黄打非”工作中,施官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力推动“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建立宣传教育、巡查报告,联防协作和举报奖励等制度,每年召开“扫黄打非”工作会议不少于4次,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和安排,保证扫黄打非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镇扫黄办每年将于“3.15”、“4.26”及学生暑假和年末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深入网吧、书店、打字复印店、休闲会所、宗教场所,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及经营“黑网吧”行为。打击封建迷信敛财及妨碍就医就诊、游戏娱乐变相赌博、农村集市和红白喜事低俗表演行为。对举报提供线索的居民按相关部门奖励措施予以奖励,并且与网吧、娱乐场所业主签订责任状,做好源头管理,确保扫黄打非工作落实到位。
  “扫黄打非”工作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施官镇将以“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基础保障有力”为目标,以创建“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为契机,紧跟新形势,直面新挑战,持续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切实维护好全镇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