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科理论 >

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2022-01-19 09:51  来源: 民主与法制增刊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贯通、国内和国际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呈现出四大标志性意义。
第一,从理论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具有理论的引领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原创性重大贡献。
第二,从实践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实践的指导力,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性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第三,从历史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四,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维护国际法治秩序贡献了新智慧,具有世界的影响力,标志着人类法治文明的时代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立足全人类立场,高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方向,回击了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等“丛林法则”和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历史逆流,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必将推动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在华夏大地上生机蓬勃、枝繁叶茂,必将为巩固和拓展“中国之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夯基垒土、固本培元,更好地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要战略思想又是重大工作部署,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
一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的政治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向哪里走、走什么路作出深刻论述,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本质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唯一正确道路,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二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的战略定位。首先,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治国理政的领域性基本方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性基本方略,体现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发展。其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为此,必须以革命的勇气和革命的思维,大刀阔斧地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依法办事的体制机制弊端和思想观念。最后,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三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工作布局。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推进重要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推动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创新智能管理监督;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制度保障;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系统工程。
四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重点任务。牢牢把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个首要任务。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牢牢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牢牢把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个迫切需要。完善涉外领域立法,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保障,服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执法安全领域合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五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阐明的重大关系。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深刻认识“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改革与法治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六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的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包括政治保障、制度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运行保障、科技保障等,而人才保障具有决定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等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推动政法队伍加快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推动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引导,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三、切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归根到底要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做实,把博大精深的思想观点转化为厉行法治的强大动力,把宏伟壮阔的蓝图构想转化为法治中国的生动实践,把科学系统的部署要求转化为鲜活可感的成效亮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按照“放眼全局谋一域,审时度势抓要害”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法治研究所各项工作。
一要坚持正确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方向,首要的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深刻认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理论逻辑,保持政治定力。在推进法学研究工作中,对于那些错误论调背后的政治动机,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确保政治立场坚定,坚决防止掉入西方法治理论的话术陷阱。
二要服务工作大局。“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要聚焦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围绕党中央重要法治决策部署、重大立法事项、重点改革举措等,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党内法规重大理论和制度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集中进行攻关。深化网络空间治理、个人信息保护、“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等领域法治问题的研究。
三要多出研究成果。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围绕“十一个坚持”,组织研究人员开展好重大课题研究,产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办好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化法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有效对接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研究,形成高质量要报,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是周占华,系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所长)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