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宣讲 >

魏礼彬:不忘初心 真情扶贫

2018-06-08 09:07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魏礼彬
    人物简介魏礼彬,男,敬业奉献好人,凤阳县板桥镇罗刘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
    事迹简介魏礼彬驻村三年多来,凭借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罗刘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将罗刘村从原来的后进贫困村变为如今的稳定出列村。
    在凤阳,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他驻村三年,不忘初心,真情扶贫,将原来的后进贫困村变为如今的稳定出列村,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他就是滁州市委宣传部选派到凤阳县板桥镇罗刘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的魏礼彬。
    抓好党建促脱贫 建强队伍战贫困
    2014年10月,魏礼彬来到罗刘村,迎接他的是一大堆问题。罗刘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产落后,有一批在全市信访系统挂了号的丙肝患者上访群体,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后进村、信访维稳难点村,过去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多项指标一直处于全镇落后位次。
    面对这些棘手问题,他不迷茫、不灰心,先从熟悉村情民情入手。他深入全村26个村民组,走访群众200余户,记满了3本民情日记,召开4次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
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他意识到提升罗刘村各项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培育一支富有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带领大家谋发展、战贫困、争先进。他从加强理论学习,更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入手,从党的农村政策到农业生产技术,从计生扶贫等常规工作到如何做好干部等思想工作,彻底转变了过去村干部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懂学习的思想僵化局面,为培育一个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此基础上,他带领村两委先后制定党组织、村委会、村监会各项管理制度十余项,以制度为抓手,督促两委干部按制度办事,戒除过去随心所欲、无章可循、有规不守的执行混乱问题,为培育一个为民办事的两委班子扎紧了制度笼子。
    农民党员的思想进步和行为示范对于建强基层组织至关重要。只有不断给党员灌输新思想,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一股正能量的中流砥柱,才能使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真正发挥领头人、支持者和宣传员的作用。驻村伊始,他就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并建立了板桥镇第一个基层党校,坚持每季度至少上一次党课,尤其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更是坚定了他的这种想法,把罗刘村农民党校创办成全市先进基层党校。
    三年多来,他为全村党员上课14场次,撰写党课讲稿50余万字,为了让党课更加精彩、更能抓住人心,有时搜集资料备课到深夜,有时误了饭点只能泡面充饥。但他觉得这些个人的小牺牲是值得的,换来的是广大党员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政治身份,更加自觉地理解、支持和宣传党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各项政策,更加坚定地凝聚到村两委身边,成为全村人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在村党总支的领导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参与下,罗刘村党建工作逐步成为全镇的排头兵。特别是他们将精准扶贫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设立了党员活动日,建立了党员先锋岗,带领村两委依靠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定期走访贫困户,更好地为贫困家庭排忧解难,形成了“一家困难大家帮,干部带头党员上”的良好氛围,这些创新做法受到市“两学一做”督查组和上级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强化“双基”促脱贫 实心实意办实事
    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倾心为民办实事是他的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宗旨。驻村三年多来,他多方争取资金项目,为群众解决了五十余件急事、难事、大事。长期以来,全村没有一块文娱健身活动的阵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就是打麻将、看电视、拉闲呱。他和村“两委”开会研究,决定把荒废的村小变成农民文化活动场所。他多次向市委宣传部领导汇报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部领导十分重视,很快下拨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罗刘村文化广场。他又将争取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和全民健身工程整合起来,利用一年时间建成了总面积500平米的为民服务代理中心、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2000平米的文化广场、大舞台,500平米的篮球场,安装了崭新的健身器材。过去的荒废大院已经变成了集为民服务、党员活动、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农民文化乐园,也成为罗刘村变化发展的浓缩。
    罗刘村地势高,属丘陵岗地,水利条件差一直是制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驻村以后他一直关注水利灌溉问题,多次联系选派单位,通过他们求助水利部门帮忙解决。经过不懈努力,三年来他为村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扶贫开发项目总资金330多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小型泵站5座,总装机容量78.5千瓦,修整塘坝36面,疏浚硬化灌溉干渠16千米,解决了沿板桥河3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今年夏季大旱仍然实现水稻丰收,充分证明了这一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农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难一直是群众呼声最大,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驻村后,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到市县交通局、国土局、扶贫办和帮扶单位汇报情况,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各部门都十分重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纷纷给予项目资金帮扶。
    三年来,他们争取农村畅通工程、低产田改造项目等资金580余万元,建设水泥道路19.8公里,实现了各个村民组都通水泥路的目标,基本解决全村出行难问题。同时,他又协调板桥镇申报“一事一议”项目,投资15.6万元,在罗刘村主干路一侧安装太阳能路灯56盏,解决群众夜晚出行难题,协调凤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投资50多万元帮助罗刘村解决主干路路面长年积水影响群众出行等实实在在的问题。
    发展产业促脱贫 真心真情真扶贫
    罗刘村是个传统农业大村,只有摆脱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现状,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进步发展。
    罗刘村区位劣势、交通受阻,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为此,他带领村两委外出“求经拜佛”,邀请五河县种菜大户张北昌担任带头人,组织45户贫困户成立了罗刘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抱团取暖,共谋发展。现在,他们利用上级扶贫项目资金建设蔬菜大棚53亩,不仅抗住了今年罕见的雪灾,而且种植高产甜椒获得明显效果,2017年盈利6万元,上缴村集体承包费3万元,全部用于扶贫分红。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进一步探索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新路,将2016年特色产业项目和2017年光伏发电项目资产收益折股量化给贫困户,今年户均增收1000元。
    罗刘村不仅是贫困村,还是个“远近闻名”的丙肝村,有56位丙肝患者。他驻村后就对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格外关注,尤其是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他定期走访患有丙肝的贫困户,联系帮扶单位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缪某顺,父子俩都是丙肝患者,为看病掏空积蓄、负债累累,在亲属帮助下,准备养殖肉鹅。他得到这一消息,立即走访了缪某顺家,了解他的所急所需。“最缺的是钱,最怕的是卖不出去”缪某顺说。他马上联系凤阳县农商行板桥支行,和负责人多次协商,帮助缪某顺申请到政府贴息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大白鹅成年了,销路不畅,每天损失1000多元饲料,他又联系帮扶干部、县扶贫办、农委领导帮助解决。
    大病慢性病致贫户也是他特殊关心的群体,老党员宣之辉家,几年前父子二人先后患上尿毒症,妻子将一个肾脏捐给了儿子,也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得知宣之辉家的特殊困难,多次到他家里走访,看着宣之辉家里半屋子的透析药水,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单位后,他向部领导汇报了宣之辉的家庭情况,建议部机关党委能与宣之辉家庭结对帮扶,部领导经过研究采纳了他的建议,帮助宣之辉与村民组签订水塘承包合同,发展养鱼增加收入,又协调果蔬种植合作社安排宣之辉妻子参加日常管理,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到逢年过节,部领导还送来慰问金、慰问品。为了让宣之辉从根源上摆脱贫困,还为宣之辉办理医疗服务证,享受351、190政策,报销的多了,自费的少了,医疗支出大幅降低,再加上3千瓦户用光伏发电站一年3000多元的收入。如今老宣信心满满说:“党的政策好啊!我们自己要克服困难早点脱贫奔小康,不能拖全村人后腿”。
     经过两年的精准脱贫,如今全村贫困人口从2016年初的173人下降到40人,贫困发生率也从4.2%下降到1%以下,村出列任务圆满完成。驻村三年多来,从陌生到熟悉,从旁观到融入,从心怀忐忑到胸有成竹、满怀热情,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村子,喜欢上了村里淳朴善良的人们,喜欢上了时而喧嚣忙碌、时而逍闲宁静的农村生活。蓦然发觉每次经过进村的路牌都有种说不出的亲切。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