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宣讲 >

文明之风沐滁城

2019-01-02 09:03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滁州日报社20余名志愿者在中都大道包保路段开展“净城行动”和“双捡”活动。

工人正在斑马线前施划“礼让行人”标识以警示市民注意交通文明,做文明滁州人。

一座城市能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一道道精彩的文明风景线———整洁的街面、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文明礼貌的市民……继2017年我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后,2018年年初,中央文明办正式确定滁州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月24日下午,滁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在滁州大剧院召开。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首战必胜、首创必成”的奋斗目标。

一年下来,经过全市上下同心戮力,创建工作的首个攻坚突破年取得了良好开局。广大市民在这一年里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越来越多的市民用自己的行动来参与创城、支持创城。

 

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湖心路菜场。

创建为民 

让市民共享创建成果

受益于创建工作,滁城龙蟠东苑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早已不见绿色的“绿地”、年久失修的路灯,都得到了彻底维修。“小区里新铺了沥青路,裸露的泥土重新铺上了草坪,小区道路边和楼道里的路灯全都修复了。环境变好了,生活在这里心情也舒畅多了。”在此住了七八年的孙女士感慨发生的变化,这仅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创建伊始,我市就提出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从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入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整治老旧小区、城中村、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这创城道路上的“四座大山”。

今年我市先后投入2.1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2个,提升改造20个安置小区,重点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围绕小区环境干净整洁、道路平坦、水电皆通、楼道灯亮,有创建氛围,无乱搭乱建、牛皮癣小广告的创建标准,又投入2.25亿元,实施住宅小区创建达标工程,进一步完善小区功能、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小区品质。同时,围绕“一山、一湖、一河、一城”的城市布局,打响了整治“城中村”的攻坚战,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年完成28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

农贸市场是城市人流最密集的公共场所之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民对创建成效的感受。相关部门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强力启动了农贸市场治乱提标升级改造工程,总计投入1.26亿元,完成迁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4个,彻底扭转了几十年来农贸市场给市民留下的脏乱印象。蓝天社区的杨婆婆由衷感叹,“现在的菜市场,管理得跟超市里一样干净。”

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今年是创城工作首年,我市加大对该项民生工程的推进力度。全年投入440万元资金,因地制宜,坚持“一街一巷一方案”,实施47条背街小巷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提升街巷文化品质。

 

滁城南谯路与凤凰路交叉口的建设银行咨询台前,志愿者正在引导市民办理业务。

精准发力 

让城市管理更加有效

每天清晨,在滁城会峰路和中都大道十字路口处,有一群穿着北京环卫马甲的保洁人员,在这里集合,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创城伊始,我市就考虑到要改变城市保洁力量碎片化的问题,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存在“保而不洁”的情况。在参考外地经验后,我市引入市场化机制,着力解决市容市貌“脏”的问题。按照“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的模式,将建成区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小广告”清理、河渠堤岸及公厕保洁、小区物业管理等“一揽子”打包招标,引进实力强、服务优、效率高的北京环卫入驻,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保洁质量和市容环境明显改观。我市还深入推进“净城行动”,发动各机关单位企业和普通市民的力量,清理城市卫生死角、清运陈年垃圾、清除乱贴乱画等。

除了治脏,我市还总结出多条工作方法,做到精准发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解决市容秩序“乱”的问题上,提出“一街四方”联勤共管。由市交巡警支队牵头,实施“一街四方”联动勤务执法,由公安民警、城管队员、包保道路单位及配合单位、辖区政府和街道社区抽调人员组成的15个联勤共管小组,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动态巡控勤务和定点查控勤务相结合,集中整治各类交通、市容和环境的违法乱象。重点开展工地围挡、管线改造、经营秩序、文明养犬、交通秩序、餐饮油烟等十项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市容环境、门头店招、户外广告、违法建设、垃圾治理等专项整治。为解决市容形象“差”,相关部门聘请专业机构,结合滁城地域特色,对城区户外广告、门头店招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投入1115万元,自创设计公益宣传小品200余处、大型雕塑15座,公益广告成为新的风景线,有效改善了市容市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整治后的草塘北路,道路整洁,经营有序。

示范引领 

让文明素养内化于心

“创建文明城市以来,真切感受到市民交通出行素质的变化。通过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机动车礼让行人已经成为常态,非机动车闯入机动车道或者逆行的现象大大减少。这种细节之变,折射出市民文明出行素质的提高,这与城市的文明创建是分不开的。”市民吕女士这样看待文明创建一年来她感受到的变化。这一转变不是发生在一夜之间,是来自于潜移默化的感染。

来自于宣传教育的引导。在全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突出弘扬新风正气,重点实施文明理念普及、公民思想道德、文明行为规范、文明创建示范、文化素养提升“五大行动”。搭建市民参与平台,在报纸、广播电视、“两网一报、两微一端”等媒体,常年开设“创建大家谈”“看变化说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奖竞答”等文明创建专题专栏,及时宣传全市创建动态、成果。

来自于典型示范的带动。广泛开展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典型选树和宣传。今年以来,全市共有3人入选中国好人,8人入选安徽好人,9个典型入选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个安徽省“四个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产生滁州好人124人,评选产生滁州市“新时代好少年”30名。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宣讲,向机关单位、社区、学校全覆盖,全市共举办“道德讲堂”约800场次,观众近万人次,使“道德讲堂”成为全市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重要阵地。

来自于志愿服务的示范。截至目前,全市网上注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团体4005个,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专业志愿服务团体892个,全市注册志愿者709697名,注册率14.38%,建成区注册志愿者121132人,注册率20.6%,发布项目17944个,总服务时长2517671.5小时。市直各单位积极走上街头,开展“双捡”、文明交通劝导等万人次以上。

创城首年,我们已经惊喜地看到,城在变得越来越靓,人在变得越来越美。穿行城市之中,随处可见弘扬正能量的公益广告、活跃街头的志愿者、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阵阵文明之风扑面吹来。

本版图片由计成军、李邦军、卢志永提供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