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简报 >

全椒县坚持绘好三张图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2018-02-11 10:16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全椒县把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强县的首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精心规划“设计图”,保障文化设施投入。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促进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步入快车道。发展定位“高”。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统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主要抓手,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定项目,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城乡统筹,整体推进。组织领导“强”。成立由分管县长和宣传部长为召集人,宣传部、政府办等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镇党委书记参加的文化服务中心试点领导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度。省、市、县各级试点都确定至少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省级试点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联系包保。经费投入“足”。2012年以来,该县每年公共文化事业预算经费达2000万元,每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超过5000万元,全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
    统筹推进“施工图”,促进文化阵地发展。加快县镇村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完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场馆、广场。健全服务平台。“十二五”以来,投资近10亿元,建设了一批文化重点工程,包括太平文化广场、襄河文化长廊、吴敬梓故居、国光楼、太平阁、贺橹楼等。新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博物馆即将开工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全县的农村应急广播网,353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成10个镇综合文化站和公共电子阅览室、129个农家书屋,完成2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个美丽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2个全市“十大民俗风情村”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18个农民(市民)文化乐园试点。完善服务体系。完成图书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县、镇、村公共图书一体化管理、藏书一体化流转、一卡通借通还。每个村级文化乐园成立3支以上文体活动队伍,保障图书阅览、群众文化活动、陈列展览、文化艺术教育、影视广播节目播放、教育培训等6项服务到村。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工作责任机制,每年签订免费开放责任书。各农民文化乐园确定一名文化管理员,明确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定期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查,收集意见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志愿服务机制,每年招募文化志愿者参与各类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群众文艺演出和全民阅读活动服务;建立市场化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试点管理使用,开展活动,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引入有实力的活动外包单位,签订了文化活动外包服务协议。
    合力打造“效果图”,提升文化服务品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彰显公共文化的凝聚力。文化惠民贴近群众。县、镇、村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城乡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16年吴敬梓故居免费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县文化馆、镇文化站服务群众12万多人次,县图书馆接待读者8万多人次。村农家书屋根据农闲、农忙季节,实施错时开放,全年不少于260天,全县农家书屋借阅70987人次,同比增长9.6%。每年送戏进村10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1128场。每年都举办春晚、新春音乐会、社区广场文艺演出、百姓大舞台、纳凉晚会、非遗展演、“民生杯”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以及民间花灯、城乡广场舞、全椒民歌大赛等活动。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近年来,培养各类文艺骨干1000余人,发展文化服务志愿者246人、群众文化辅导员87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展赛和奖励37次、市级以上的162人(次)。编辑出版了《<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纪》《儒林外史与中华文化》《吴敬梓诗传》《笔峰文丛》《全椒小说选》《全椒散文选》等一系列精品力作,长篇小说《凤凰街街长》获得省政府文学奖励。大型庐剧《匡超人》和黄梅戏《县官刘平》成功公演。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成功举办了11届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央和省级媒体、各大门户网站全程直播和关注,举办了5届桃文化旅游节、吴敬梓诞辰等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活动。该县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正月十六走太平”获评安徽省十大文化品牌,展现了全椒的文化影响力。     
                                                                                (摘自《宣传工作》2017年第10期)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