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看滁 >

【安徽日报】滁州:推进“调转促” 实现“环滁皆美”

2015-11-24 15:23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滁州:紧锣密鼓推进“调转促” 实现“环滁皆美”新愿景

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后,滁州市10月9日即召开领导干部大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4105”行动计划,努力争当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排头兵,出台了加快“调转促”的“1+10”实施意见和推进方案,迅速掀起“调转促”热潮。市委书记李明在“调转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真抓实干,持续不断掀起“调转促”热潮,确保加快“调转促”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纷纷深入滁州经开区、苏滁现代产业园及各县市区调研,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现场调度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一招不让抓落实,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和全市 “调转促”工作,早日实现“四个翻番”和“环滁皆美”的全民愿景。

1

(德资企业博西公司在滁州兴建家电产业园)

数据透视:先人一步 胜人一筹

今年前三季度,滁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次上升,居全省第一方阵。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全省第5位,同比上升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第2位,同比上升2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三季度中,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同比上升了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到9月末,滁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510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单位数的36.8%,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827.7亿元,同比增长15.4%,比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高4.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增加值197.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50.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0.1%,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比2014年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9.3%,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8.1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

不仅仅在数字上有体现,作为滁州最靓的金字招牌,家电产业成为滁州实践“调转促”的领军行业。今年9月18日召开的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上,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列入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名单,根据发展目标,到2017年,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产值达到550亿元,创税22亿元;到2020年产值达到1100亿元,创税45亿元。

2

(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蓝图绘就:调转促方案出炉

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在今年10月9日召开的滁州市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李明指出,加快“调转促”不仅关乎滁州当前能否牢牢站稳全省第一方阵,而且决定和影响着未来“环滁皆美”的全民愿景。对滁州来说,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调结构就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产重在提升质量、二产重在提升水平、三产重在提升比重;转方式就是在继续保持投资驱动的基础上,提高其他要素的贡献率;促升级就是加快中低端产业的梯次升级,强化中高端产业的引领拉动,走出一条发展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新路。

由此,滁州市制定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实施“三个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创新驱动;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努力推动滁州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以承接转移和创新升级引领新型工业化、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领农业现代化、以新兴业态引领现代服务业,具有滁州特色的新型产业经济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滁州提供强大支撑。

3

(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聚焦亮点:推动“滁州制造”向“滁州创造”转变

2015年11月7日,省委主要领导在滁州天长市、明光市调研时希望企业坚定不移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始终把创新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加快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滁州市规划的十大工程中提出,“推动 ‘滁州制造’向‘滁州创造’转变、‘滁州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成为核心内容。滁州以加快建设省级智能家电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重点聚焦滁州经开区的绿色食品基地、全椒工程机械基地、天长智能仪表基地和来安轨道装备基地4个领域实施争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大力推动硅基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化工、营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基地化,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汽车及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等支柱产业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制度保障:政策扶持与监督考核并行

滁州提出,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三严三实”的精神推进“调转促”,着力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方案明确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在政策支持方面,滁州市将整合市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滁州市本级“1+4”产业扶持政策,发挥好每年2亿元左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引导资金作用,设立总规模5-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企业上市力度,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深入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左右的担保类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制定出台《滁州市“税融通”业务实施细则》《中小微企业 “过桥”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银行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促进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升级,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滁州还将强化督查考核,实施问责。

发展目标:实现“四个翻番”

滁州“调转促”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四个翻番”,牢牢站稳第一方阵,坚定不移争先进位,奋力争当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排头兵。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制造强市地位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增幅高于GDP增幅2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增长速度全省领先,总量再上新台阶,由现在的1200亿元向2400亿元冲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突破 2000家,培育一批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经济强县和园区。

人均指标前移。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进一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城乡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图:欧阳徐中 李晓村 卢志永 蔡军部罗宝)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