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看滁 >

【安徽日报】滁州:一举三得的公车改革经验

2018-08-14 16:28  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公车改革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滁州市探索实施定向化车辆保障及“互联网+”平台运行管理模式,取得费用节省、公务保障、作风改进“三重效果”——

一举三得的公车改革经验

本报记者 罗宝

节省了费用从“多修多得”到“多劳多得”

  7月31日上午,滁州市市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平台驾驶员曹忠亭的手机App里收到一条公务用车信息后,立即领取了派车单,并提前15分钟到达用车人指定地点,等待出行。 2016年1月1日以来,曹忠亭每个月出车20趟左右,行程3000多公里,年收入6万多元。

  “车改前固定给一个人开车,人清闲一点,但收入也少。现在正常上下班,领任务,虽然辛苦一点,但收入增加了。 ”曹忠亭告诉记者,以前开车,要按照领导的时间来,现在是按照公务时间来,周末还可以调休,工作起来更有规律、更纯粹了。

  2015年底,滁州市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12月底完成市直机关车改;2016年3月底完成所辖8个县(市、区)公车改革。其中,市直74家参改单位保留定向化保障车辆137辆、执法执勤用车261辆,共取消车辆370辆。479名司勤人员通过到车管中心上岗、内部转岗、提前离岗、解除劳动关系等方式,全部得到满意安置。这其中,像曹忠亭一样,有87名在册或聘用制的驾驶员从原单位通过“自愿报名、择优选用、关系平移”方式,来到市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平台,成为全新的司勤员工。

  “公车改革前,不仅存在公车私用现象,还存在维修费用偏高、驾驶员劳闲不均、一线工作人员用车少等问题。此次改革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特别是公车费用明显降低。”据滁州市市管局局长、市车改办主任黎家发介绍,该市2016年市直公务交通费用节支总额1837万元,节支率22.3%;2017年市直公务交通费用节支总额2160万元,节支率26.2%。 “车辆少了、更新少了,燃油费、维修费大为下降,市直两年仅更新9台车,维修费从过去一车一年2万元下降到8000多元。而驾驶员工资则分为12项,奖勤罚懒,一年相差达1.5万元,实现从‘多修多得’到‘多劳多得’的转变。 ”黎家发告诉记者。

保障了公务
 

  公务要有公车保障,公车只能用于公务

  7月5日19时30分,滁州市出现强降雨天气,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申请车辆赴各地暗访督查;20时,平台派出的车辆准时到达,督查结束已是23时30分。 “水利部门点多面广,各种检查、督查、评比的公务多,一开始担心车改后不能保障公务用车,现在看来,用车平台的车辆完全能够保障。 ”滁州市水利局办公室负责人刘辉说。

  滁州市发改委在车改前有11辆车、15名驾驶员,管车又管人,分管办公室的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发明觉得占用了太多精力。 “现在这些事情都不用考虑了,可集中精力抓业务。而且取消主任、副主任的专车后,一线公务人员用车反而更方便了。 ”王发明如今上班是晴天步行,雨天自己开车、坐公交或者骑自行车,并没有感到不方便。

  “公车改革要实现 ‘公务要有公车保障,公车只能用于公务’目标,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就要更贴近实际,在车辆管控上要运用科技手段。 ”黎家发说。

  《滁州市市直机关定向化保障车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后,纵向、横向调剂,灵活调度,重点保障重大公务活动、一类会议以及防汛抗旱、效能督查、环保督察、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的用车需求。同时提出“谁用车、谁申请,谁用车、谁负责”,压实了用车单位和用车人的主体责任。为避免既拿车贴又坐公车等违规情况出现,该市还专门下发《关于严明公车改革工作纪律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不准”禁令,并列出公车改革负面清单。

  在滁州市市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平台,记者发现监控大屏幕上清晰定位、跟踪了所有公务车辆的实时情况,可查看车辆品牌、车速、位置、派车单、订单历史记录以及行驶轨迹回放。 “我们依托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创新以及中科大研发的App、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科技支撑,形成‘管理一体化、服务一张网’的平台运行模式,并在车辆维修、用油管理等方面进行网上登记与监控。 ”滁州市公务用车管理服务中心调度员陶四庆说,中心还严格车辆的申请、审核和派车制度,每月为每个单位制作一份用车记录报表,供单位参考,以控制用车及费用。

  “互联网+科技”激活了滁州市市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平台,使其充分发挥出 “调度科学”“管理创新”“决策依据”“纪检监督”四项功能,为逐步实现党政机关一张网、执法执勤一张网、事业单位和国企一张网、基层出行一张网、社会化租赁一张网的“五网一体”管理模式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改进了作风干部接地气,民生得改善

如今在全椒县十字镇,乡镇干部开私家车上下班已成常态。 “镇里保留的两辆车并非书记、镇长的‘专车’,而是放在县公务用车平台,主要用于保障紧急公务出行和跨区域公务出行。平时采用市场化手段,租用5辆车用于安全生产、抢险救灾、扶贫攻坚、秸秆禁烧等应急公务和集中整治工作。 ”十字镇党委委员王定祥告诉记者。

  全椒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何怀泉到大墅镇张岗村开展扶贫工作,大多自己开车,拿60元交通费和30元伙食补助。 “针对不同距离,用交通费包干的方式解决县乡干部中短途出差问题,下一步可以考虑镇到村也采用包干补助的方式,调动基层干部深入偏远村工作的积极性。 ”何怀泉说。

  为保障基层公务出行,滁州市探索实施“1+3”模式,即“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最大化使用定向化保障车辆、统筹公务交通补助、使用社会化租赁车辆”等三种方式,并将乡镇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信息数据并入该市监督管理平台,纳入全市“一张网”管理。

  “机关科级以下办事员工资每月2100元,车贴就有550元,出差、调研有公车可坐,不用公车有补助可拿。可以说,车改受到绝大多数基层、普通公务人员和一线执法执勤人员欢迎。 ”在黎家发看来,如今公车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开私家车、租开电动汽车、骑公共自行车、坐公交或者步行对干部来说已是司空见惯,而这又让干部更接地气。

  一位滁州市领导步行过马路发现,有的红绿灯设置时间短了,有的路标设置不合理,经他过问,问题很快就得到改进和解决,让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