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看滁 >

【安徽日报】18位“大包干”带头人: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

2018-12-25 09:01  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18位“大包干”带头人: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

本报记者 罗宝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光荣当选改革先锋。 12月19日下午,严俊昌、严宏昌、严立学、严金昌、关友江等10位健在的当年“大包干”“勇士”们接受了小岗村干部群众的鲜花和掌声。

  “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难发展。小岗40年的发展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严俊昌说。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18户户主聚集破草屋内,围坐在煤油灯前,秘密商讨分田单干,并在一张皱巴巴的白纸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由此被拉开。

  “穷则思变,要不是饿得实在没办法了,谁会去冒杀头的危险呢! ”对于当时的壮举,关友江总是以这么一句话来阐释,简单通俗,却寓意深刻。

  1979年,小岗“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取得大丰收,粮食总产13.3万斤,是前10多年产量的总和,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

  先锋者,不会因一次胜利而裹足不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包干”带头人赴省城推销“小岗”品牌食品,调整结构建设葡萄种植示范园,走南闯北寻找商机,在小岗办编织袋厂、瓶盖厂、工艺被厂、电子仪表厂、面粉厂、摩托车镜子厂、铜线厂……

  从本世纪初开始,在沈浩等几任小岗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下,小岗村开始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包干”带头人们再一次顾全大局,将土地陆续流转出去,自己则开农家乐饭店、超市,或者带领子女们发展特色农业,开起了网店,搞起了物流快递。

  小岗村对集体土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7年村集体收入820万元,2018年实现首次集体资产收益分红,人均350元,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再到“人人分红”。

  如今,“大包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第二代、第三代小岗人的手上,他们有的进入村“两委”,谋划着小岗的未来;有的发展种植养殖业等,让土地 “生金”;有的办起了企业、搞起了电商、从事旅游业;有的考上了大学。一个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全域田园综合体、现代化的新小岗正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