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看滁 >

【江苏经济报】滁州:共舞长三角 情“牵”中东部

2020-08-10 15:28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

滁宁城际铁路全线首梁架设现场 武玉宏 陶舒媛 摄

滁州高教科创城文体中心 赵思渊 摄

苏滁国际商务中心

扬子空调 李晓村 摄

中新苏滁高新区

当年的荒田废土,如今已是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当年的河沟浅滩,如今成为生态宜居的旅游观光带。一次次开拓创新,一步步改革转型。今天的滁州,正被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位置——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两大城市圈间的“金扁担”,引导滁州市上上下下抢抓战略机遇,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滁州答卷。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上,融入“大江北”、一体谋发展的滁州,从2012年的970.7亿元,到2019年的2909.1亿元,GDP从安徽第5跃居安徽省第3,进入全国百强。

现如今,滁州正朝着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安徽省内标杆的目标大步流星前行。

从“主动融入”到“同频共振”

2019年10月11日,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安徽省滁州市考察,研究进一步深化宁滁合作,推动跨界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

2020年3月5日、3月14日、3月23日、4月18日,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四赴南京洽谈合作,加快推进与南京同城化发展。

在最近的一次滁州党政代表团同南京市的接洽中,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专门提到,在南京等先发地区的辐射带动下,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长足进步,更加坚定了滁州市深化宁滁一体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两地党政干部频繁互动,并非没有原因。

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是南京市重点发展的板块之一。“打开地图,你会发现江北新区就在滁州旁边。”滁州市南谯区发改委党组委员夏少俊说,从东北方向开始,南京江北新区被滁州的天长、来安、南谯、全椒牢牢“包裹”。

因此,与南京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滁州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有着“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进入滁州,“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实现大跨越。”这样的标语俯拾即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滁州市相继印发了《滁州市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实施意见》《滁州市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方案》两份指导性文件,为滁州“共舞长三角”绘就了蓝图,为争当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先行者指明了方向。

往东融合,是情怀的延续、梦想的升级。

然而,共舞长三角,并不是滁州市的“一厢情愿”。因为对于长三角地区众多城市来说,在产业转移方面,滁州的区位、资源比较优势不可替代。中新苏滁高新区正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实施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开发园区。

“苏州工业园接轨滁州是‘两情相悦’。”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仁君表示,苏州工业园的不少资源有外溢需求,而其中一些正是滁州所缺少、亟须的优质资源,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建立,让两个城市实现优势叠加,合作共赢。

园区成立8年来,现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营养健康等主导产业,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70余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目前投产企业120余家,持续获得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溢出效应”。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历史经验,中新苏滁高新区正亦步亦趋。产业高地、田园都市、商务新城……在中新苏滁高新区,规划设计效果图上画不出来的人气、活力、魅力,早已悄悄扎根萌芽。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新篇章,正酣畅书写。

从被动承接到主动合作

产业合作,是滁州市“共舞长三角”的触角与核心。

在经历了农业“大包干”、工业“大扬子”、城建“大滁城”三个时期后,滁州依托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作用力,逐步具备了成熟的产业工人、完善的工业园配套、已现雏形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越来越高效的政务服务能力。

正是这样的优势和实力,让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在谋划生产下沉时,将滁州市作为第一选择地。近10年,沪苏浙地区在滁投资占滁州市利用外资比重达50%。位于滁州市凤阳县凤宁现代产业园的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由常州市亚玛顿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设立,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先进的超薄、超白特种光电玻璃原片生产基地。如此庞大的项目,从洽谈到项目签约,仅用了37天,创下令人惊叹的“凤阳速度”。

为什么这么快?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全开打开微信,点开凤阳县“硅谷智能”项目帮办微信群,答案全在这里。

“县帮扶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全在群里,我们遇到的各类问题,在其他地方可能需要几天才能解决,但在凤阳,只要在群里说一声,立刻就有帮扶领导在网上协调解决,这更坚定了我们在凤阳投资的信心。”张全开说。

凤宁现代产业园副主任曹启兵坦言,园区内每一个大项目都有一个“帮办群”,真正把高效服务落到实处。

夏季高峰及时保障用电,停水停电提前告知,园区领导24小时在线服务……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滁州人的热情好客。张全开还自发当起了凤宁现代产业园的“推广大使”,以商招商,带来了好几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主动寻求合作。

扬帆逐浪高,区域协同今胜昔。曾经的百亩荒地化身为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推动凤阳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从“双城生活”到“同城发展”

到今年,华非铁路公司市场部部长张广伟来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工作已10年了。他家住在南京市浦口区,10年前,因为交通不便,每周才能回家一次,而现在沿着G104国道,他每天下班都开车回家。

“听上去跨省很远,但其实开车回去只要半个小时,等以后城际铁路修好了,回家只要十几分钟,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张广伟指着离工厂不远,正在修建的滁宁城际铁路说,“这几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距离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直线距离仅40公里的滁州,仍在不断拉近与南京的距离。

2019年5月,南京市将公交604路和D13路终点站延伸至滁州境内,这使得滁宁两地的跨省公交线路增至3条,交通一体化便捷了出行,更扩大了南谯、来安、浦口等多地间的“朋友圈”。

毗邻公交打通跨省出行“最后一公里”,而轨道交通和高铁则让“异地同城”成为现实。2018年12月,总投资165亿元的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工程顺利开工,待建成通车后,滁宁两地交通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为滁州深度融入长三角提供“硬核”保障。

目前,滁州市与南京江北新区衔接的省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4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5条,与南京相连的多个“断头路”被打通,一个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大江北“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

城际交通的便利,也让滁宁“同城效应”开始凸显。“在南京及浦口的辐射带动下,近年来滁州经济总量跃居安徽省第3,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随着滁宁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滁宁同城化发展指日可待。”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

国道省道畅达无阻、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城际铁路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提力增速,见证了无数滁州人远行时的意气风发、归来时的踌躇满志,也会让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征程中越走越通畅。

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

整齐的队列、铿锵的演讲、互动的课堂——走进滁州市第四小学,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扑面而来。每周二、周四中午,在学校的天雁少年宫里,合唱团、舞蹈等社团活动,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校园活动。团结、协作的“天雁少年”,也成为该校独特的学校文化品牌。

“重视学校品牌建设。我们在和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合作办学过程中,学习了他们的先进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滁州市第四小学副校长夏菲说。

2016年11月25日,滁州市第四小学与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成功牵手,滁州市第四小学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乌衣分校”校牌,引进夫子庙小学教科研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进一步推进了滁宁两地教育合作办学迈向纵深。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12月26日,滁宁两地签署了《南京市与滁州市教育合作协议》,围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题,两地教育部门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合作办学机制、定期交流互访机制、定期轮值会议机制,实现两地教育“同频共振”,共同打造“教育一体化”名片。

“‘教育一体化’让滁州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教育资源,如今变得触手可及。”滁州市南谯区教体局基教股股长陈宝喜说。

除了教育领域,滁州和南京还在医疗卫生方面摁下共建共享“快进键”。滁州公立医院与南京知名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和诊疗合作关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汊河分院正式运营;南京儿童医院在滁设立分院,当年就诊人数超过10万人次……

截至2019年年底,滁州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已超7万人次,其中在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异地就医结算的接近一半。

数字背后,是参保人员不再两地奔波的喜悦,个人垫付医药费和等待周期长等一系列矛盾得到有效解决,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的红利。

独行快,众行远。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滁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民生“幸福圈”,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民生变化和生动故事,会越讲越精彩,发展成果将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