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简报 >

滁州市充分发挥地方文化滋养作用

2018-02-11 10:01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挖掘和阐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传承和发展,为群众提供丰厚的文化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成立一批文化研究组织。为挖掘、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各地均成立了一批社团组织,积极从事地方文化研究交流活动,努力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如滁州地情人文研究会以研究皖东历史文化为主要任务,在古城保护规划、亭城文化景观、琅琊山风景区建设、城市道路桥梁命名、文化保护和利用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椒、凤阳、明光等地还成立了全椒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全椒县吴敬梓研究会、凤阳花鼓研究会、凤阳明文化研究会、明光市百姓家谱研究会等人文社团。
    整理一批传统文化典籍。深入发掘历史人文资源和地方文献资料,系统整理一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典籍,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史料遗存。《南滁会景编》《滁阳志》《琅琊山石刻》《凤阳花鼓全书》《吴敬梓集系年校注》《全椒古代典籍》等一批重要古籍文献先后整理编纂出版。其中《南滁会景编》12卷,跨越800年,保存了400多名历代滁州文化名人诗文,由市政协文史委整理出版,被省图书馆、省方志馆收藏;《凤阳花鼓全书》四卷五册450万字,为全国首部国家非遗巨作。
    挖掘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对本地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挖掘,全面收集整理欧阳修、辛弃疾、王阳明、朱元璋、吴敬梓、吴棠、章益等历史名人事迹,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如为打造“辛弃疾与滁州”文化品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市政协提出专门提案并召开专题约商会,加大“辛弃疾与滁州”文化研究力度,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全面整理王阳明在滁时所作的诗近40首、书札20多篇、语录数10条,深度研究王阳明在滁讲学治学等故事。全椒县吴敬梓研究会组织文史工作者加强对吴敬梓生平、事迹、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20余篇。
    提炼一批地方文化精神。注重提炼地方文化蕴含的思想精髓和历史名人产生的人文精神,为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如深入挖掘欧阳修“与民同乐”、辛弃疾“招商富滁、为民解忧”的精神和现实意义,使欧阳修与辛弃疾、“与民同乐”与“为民解忧”相映成辉,彰显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自信。市委市政府把提炼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提炼醉翁文化、儒林文化、大明文化、孝文化内涵和思想艺术价值,形成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发扬光大。
    建设一批宣传推广载体。各地以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文化街区和文化景区,延续历史文脉,重现历史风貌。如滁州市重建奠枕楼、南太仆寺景区,并规划复建繁雄馆、王阳明在滁讲学的阳明书院等,全椒县新建吴敬梓故居、探花第和太平文化街区,其他县市还建成了凤阳县朱元璋展览馆、定远县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天长市孝文化展示中心、来安县名人馆等。
    开展一批学习传播活动。加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用地方文化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滁州日报》开设“滁阳名贤”专栏,陆续刊发《辛弃疾与滁州奠枕楼》(上、中、下)系列文章,并推出“滁州廉政人物系列”《江淮名吏出,勤廉嘉风传》,列举滁州历代勤政名吏,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同步推出相应报道。市社科联举办滁州人文大讲堂和社科大巡讲活动,凤阳县编印乡土教材《丹凤朝阳》,免费发放到全县各中小学学生手中。天长市编写《爱我天长》等一批校本教材,利用课堂教学加强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琅琊区以地方名人事迹为主,精心编印《廉政文化进校园读本》1万余册,发放至区属所有小学,使爱国敬业、崇廉尚洁、诚信孝悌的理念扎根生长、接力相传。
                                                                                      (摘自《宣传工作》2017年第10期)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