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看滁 >

【南京日报】皖东大地织锦绣 美好乡村入画来

2015-12-21 10:01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皖东大地织锦绣 美好乡村入画来

——滁州市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1

(全椒襄河镇河东新村。)

如今,行走在广袤的皖东大地,满目是宽阔洁净的康庄大道、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硕果累累的美丽村庄。放眼望去,一幅青秀自然、整洁宁静的美好乡村秀丽画卷在皖东大地徐徐展开。 

3

(定远县池河镇岱山新村。)

今年以来,在滁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滁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引领,通过统筹谋划、点面结合、集中投入、梯次推进,全力完成“4495”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2014年度48个中心村已有44个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15年度45个中心村已全面启动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 绘就秀美乡村蓝图

1

(明光市女山湖镇光明村。)

在全椒县十字镇华林新村里,只见村里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整个小区错落有致,景色怡人。 

“华林新村主要用于化龙、华林两个项目区29个村民组村民拆迁安置,规划面积约1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共595套,可容纳居民2500人,工程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新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十字镇党委书记马志龙介绍,华林新村作为十字镇美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的示范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多元投入为支撑,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整合,强力推进了华林中心村的建设。在建设中,该镇特别注重规划引领,先后聘请滁州市规划设计院和浙江大学进行规划设计,规划上结合当地地势起伏、水系交织的特点,因地取势,因地造型,体现了生态农村社区的独特品位和环境魅力,受到群众称赞。 

如果把美好乡村建设比作一个个静止的音符,那么规划就是总谱,缺少总谱的音符再好也形不成优美的乐曲和旋律。滁州市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形成了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布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今年以来,该市按照严把“两个关口”(群众认可关、专家审查关)、突出“三个结合”(与现有资源、功能整合、未来发展相结合)、注重“四种理念”(特色风貌、乡土文化、田园格调、自然生态)和坚持“五个不准”(不准破坏自然环境、自然水系、村庄肌理、传统风貌、不准搞大拆大建)的要求,通过实地踏看,完成了2015年度45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评审和省、市两级审查等工作,确保了编制工作依据合法、程序规划、内容合理。 

与此同时,该市还举办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对2015年度中心村所在乡镇及村两委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和现场观摩教学,并从中心村所在乡镇选派10名村镇规划指导员赴安徽省住建厅学习,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能力。

消灭空壳村 铺就宽广致富道路

走进南谯区施集镇孙岗中心村,处处是景,步步是画。该村打造以葡萄泉为核心的“孙岗八景”和村内循环道路上的苏洼大坝、芦柴河水库等景点,呈现葡萄泉景区“山水相依、泉水轻吟、古树盘藤绕,禽鸟齐鸣唱”的如诗如画美景。 

施集镇副镇长刘国民介绍,在美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该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全国生态文化村、葡萄泉风景区和栗园、茶园、枫香园、朴树园“四园”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农业,深度开发葡萄泉、观音石、双石、磨刀石等景点,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垂钓中心,“待字闺中”的孙岗中心村越来越被外界熟知,很多游客纷至沓来。 

全椒县襄河镇河东新村地处全椒县城西部,距离县城约5公里,下辖31个村民组,拥有农户1002户,人口3577人,全村耕地面积1.6万亩。村委会副主任盛宝洲说,近年来,河东新村抢抓机遇,将全村1.6万亩的耕地全部流转给辉隆集团从事现代生态农业生产。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彻底解放出来,分期分批进入农业生态园,成为新型员工。充分利用一环线旅游专线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旅游经济。河东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到3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 

“产业发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基和核心。”市美好乡村办负责人说,实现村庄长效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产业发展等来壮大集体经济,依靠集体收入的增长来实现村庄的长效持续管理;同时,产业发展也能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农民收入提高了,根据需求理论必须会主动追求更高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助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村庄长效持续管理。 

今年以来,滁州市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从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扶持美好乡村51个空壳村(其中2014年度22个、2015年度29个)集体经济发展,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力争在美好乡村率先消灭空壳村。 

滁州市抓住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有利时机,加大土地整理和流转力度,形成了凤阳县大王府苗木观赏基地、南谯区曲亭黄金梨生产基地等特色基地;利用山水资源、田园风光,形成了天长市长山——井田线、全椒县55公里一环线和明光市明女线等乡村旅游线,“一村一品”的产业支撑格局初步显现。

创新推进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6月9日至12日,滁州市美好乡村办牵头,抽调市规建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两个组对7个县(市、区)(琅琊区除外)已建成中心村长效管护工作进行了检查评比。 

滁州市美好乡村办负责人说,“对得分排在前10位的中心村,由市美好乡村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予以通报表扬,并以奖代补长效管护资金3万元,资金由市财政支付。对得分排在后3位的中心村,由市美好乡村办委托各县(市、区)美好乡村办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整改。” 

今年以来,滁州市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以“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在2014年度中心村,完成了村内主次干道、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收转运机制等建设工作;在2015年度中心村,实施了生活垃圾、柴垛粪堆、废弃建筑、乱搭乱建等清理工作。同时,抓住有利时节开展增绿行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天长市桑园村、来安县孙桥村、定远县岳庄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心村得以涌现。出台《滁州市建成中心村长效管护工作检查评比实施方案》,开展了2013年度35个建成村长效管护工作检查评比活动,奖优罚劣,对各建成中心村检查出的问题列出清单,交由各地逐项整改,市美好乡村办适时将对整改情况组织“回头看”。此外,滁州市美好乡村办还提请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开展“四看四促”巡回检查活动,通过分片区“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集中点评”的方式,推进建成村长效管护和在建村项目建设工作。每月选择一个县(市、区)现场观摩若干建设点,结合工作点评和任务部署,实施精准调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滁州市定期召开高规格领导小组会议,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工作重点,先后召开3次市直目标责任单位调度会,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继续坚持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帮扶等制度,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落实资金保障,市县两级财政全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其中市本级5000万元,综合考虑受益人口和被撤并乡镇等因素,合理分配市级建设专项资金;坚持以县为主体,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使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向美好乡村倾斜;强化资金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美好乡村建设资金审计工作。

1

(全椒石沛镇黄栗树村的徽派建筑群。)

培育文明乡风 抓好灵魂工程

日前,在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召开的全村妇女“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动员大会上,腰铺镇妇联工作人员就安徽省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美丽家园行动”项目实施情况作了介绍,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发展以妇女带头的农家乐、种植等产业,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展现巾帼风采。会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契机,积极创业,发挥特长,共建美好家乡。 

滁州市把乡风文明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各地突出“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有效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内涵,开创出乡风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健全文化设施,新改扩建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工作,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了文化活力。深挖文化传统。各地结合村庄历史、风俗传统挖掘了一批特色文化,许多村庄自发地组建了舞蹈队、体育运动队等,既传承了乡土文化,又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该市还充分利用“文化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直观宣传作用,精心设计“文化墙”内容,做到“一墙一风景”、“一墙一创意”、“一墙一主题”;开展文明户、新风户、“好儿女、好婆婆、好夫妻”评选和“三留人员”关爱等活动,进一步引导村民素质的提升和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

本组撰稿 通讯员 喻松 

本组图片 通讯员 宋卫星 孙波 刘敏摄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