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看滁 >

【安徽日报】滁州奋力绘就环滁皆美锦绣画卷

2015-12-30 08:29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 开创美好滁州新局面

滁州奋力绘就环滁皆美锦绣画卷

2015年12月14日,滁州市委召开五届十二次全会,总结市委常委会一年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2015年,滁州市委常委会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工作总基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全面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开创了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建设美好滁州新局面。 2015年,滁州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势头,主要指标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增幅居全省前列。

项目建设引领经济增长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滁州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和专项建设基金,2015年前11个月累计争取国家和省资金较去年全年增长144%,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居全省前列。突出大工程引领,着力推进年初确定的“十大工程”建设,江巷水库获国家立项,合宁高铁规划路线经过滁州,滁宁轨道交通列入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定远、明光列入合肥至连云港高铁路线。2015年前11个月,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235个、新竣工190个,滁马高速滁州段、蚌淮至宁洛高速连接线年底前建成通车,博西家电产业园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华塑盐化一期达产。同时坚持不懈招大引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5个,居全省第3位,到位资金740亿元。

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滁州不断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健全市级领导牵头联系、相关部门帮扶帮办机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比去年净增122户。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2015年前10个月,完成技改投入276亿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前11个月,新增私营企业5861户,超全年目标任务46.5%。出台了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出口免抵退税预计达10亿元,累计减免小微企业税收1亿元;推进“4321”新型银政担合作和“税融通”贷款,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2015年前11个月,“4321”模式放款18.24亿元、居全省第5位,“新三板”企业新增4家、总数达7家。

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

滁州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治本之策,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发展。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成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苏滁现代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和营养健康产业加速集聚。 2015年前11个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6.8%,居全省前列。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平台、新型研发实体的建设和提升,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55家、居全省第5位,2015年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50亿元、居全省第3位,占规上工业比重45%。

现代服务业水平快速提升,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互联网平台经济、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全市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7家,居全省第4位。滁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定远等地村淘工程开局良好,明光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滁州在省政府开发区转型升级考核中进入第一方阵。

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到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9家,2015年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89.2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全市农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达89%。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全市大力实施“123”工程,编制实施“空壳村”三年发展规划,目前已消灭“空壳村”130个。美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转换,2015年1月至11月,全市45个美好乡村示范村726个项目已启动建设80%以上,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乡镇全覆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统筹提升人居环境

滁州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获省政府批准,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2015年前11个月主城区共实施重点项目137个,完成投资超200亿元,群众期盼多年的西涧路全线贯通,滁城内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和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等加快推进。6个县(市)城按照中等城市规模,加快老城改造、新区拓展、园区提升,人居和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炉桥、汊河、乌衣、秦栏、大墅等重点镇加快建设,镇容镇貌有了新变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开发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对外加速区域融合,积极对接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加速与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定远、凤阳、明光等皖北振兴区域加快发展。加快对外开放大通关大平台大通道建设,全市首家公用型安康保税仓库、自用型蓝德保税仓库投入运转,滁州海关天长通关监管中心立项建设。滁州外贸进入全国百强市第76位,2015年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

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力

今年以来,滁州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市场主体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万户。全面实施市县两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在全省率先公布乡镇权力和责任两个清单,市级涉企收费项目总数减少到102项,减轻企业负担5500万元。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启动第八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户籍制度、新型城镇化等重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滁州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下,充分调动各方面推动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加快推进承担的中央和省22项改革试点,努力培育改革成功案例和改革品牌。国家智慧城市、定远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天长国家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全椒、南谯分别获批全国、全省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营业执照“一证一号”3个全省第一证在滁颁发,成为滁州深化改革、率先探索的重要标志。

宣传文化营造发展氛围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和群众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入选人数居全省前列,道德信贷工程和市民文化乐园项目入选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政务微媒体阵地建设,“美好滁州”微信微博位居全省城市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榜首。健全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提高舆情监测人防技防水平,确保网络舆情可管可控。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博物馆陈列布展加快推进,县(市、区)图书馆分馆建设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进展顺利。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进一步擦亮了国字号文化品牌。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7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

保障民生筑牢社会基石

2015年前11个月,全市民生支出23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6%。市委、市政府持续关注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惠及19万困难群众,农村、城市人均保障水平分别增长12%和10%。实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组合拳”,2015年前11个月,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被征地农民基础养老金待遇增长82%,新农合大病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

滁州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55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南京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建成开学,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优化整合市直医疗卫生机构,扩大与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作共享,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二期加快建设,南京鼓楼医院苏滁分院开工建设。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

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推进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阳光信访”更加便捷高效,信访法治化建设持续推进。积极打造“平安滁州”,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6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在被撤并乡镇推进设立为民服务代办点,基层群众办事更为方便。

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

滁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打好绿色发展行动百日会战,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工业燃煤锅炉整治,强化建筑扬尘监管,实施城区烟花爆竹限放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特别是秸秆禁烧工作成效突出,实现午季、秋季“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近26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滁州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实施一批重点减排工程,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88%,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15家企业列入省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机装机容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加强琅琊山保护和开发,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中国森林氧吧”。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保持环境执法高压严管态势,2015年前11个月,全市依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74家,取缔关停32家,移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6件。

常抓反腐护牢发展航向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两个责任”,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市委反腐败协调和市委巡查工作3个领导小组组长,树立了“书记抓、抓书记”的鲜明导向。制定落实“两个责任”考核、落实主体责任述廉述责和接受评议及约谈等“三个办法”,建立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在市纪委全会上述廉述责并接受评议测评制度。对发生严重系统性、行业性腐败窝案、串案的相关部门,既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又追究案发单位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

认真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廉政教育,设立“清风滁州大讲堂”,在全省率先开通“一端一微一平台”。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2015年前11个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935件,处分823人,其中县处级干部6人;移送司法机关77人,其中县处级干部6人。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前11个月,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303个,处理470人。

(蒋海潮 王家国李晓村 卢志永 吴宗宝刘玉明 吴利贤 蒋思武 罗宝)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