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看滁 >

【南京日报】滁州争当提升综合实力排头兵

2016-06-16 08:57  来源: <a href="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6-06/16/content_197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弯道超车——

滁州争当提升综合实力排头兵

1

(滁州被列为安徽省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底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只要以钉钉子精神干,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奋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希望安徽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上下要认真落实“一大目标、五大任务”,在中部崛起中奋力闯出新路,坚定地向全国第一方阵冲刺。

为此,滁州市紧紧围绕“一大目标、五大任务”,全面对标、精准定位,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信心、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争当弯道超车、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排头兵。

安徽猎豹是安徽省第三家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2

(日新月异的滁州南湖公园。通讯员 缪思思摄)

A

凝心聚力增总量 跑出经济“加速度”

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股干什么事都要争先进位的劲头和勇气。

瞄准“冲刺总量安徽全省第三”的奋斗目标,滁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以稳增长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稳中奋进、好中加快、能快则快,努力在加快发展中创先争优,在提升总量上寻求突破。

年初以来,全市围绕一季度“开门红”和二季度“新突破”,狠抓经济运行调度,推动工业扩量提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精力突出抓好滁州汽车城和新型化工硅基材料基地两大工程中开工类、续建类和竣工类项目的启动速度,重点抓好“四督四保”重点项目、“三百工程”和“千亿技改”工程项目的精准调度,确保上半年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达产项目全部达到50个以上。

深化企业帮扶力度,加强企业融资、用工、供电等生产要素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创新引入信访工作机制和效能督查督办机制,强化报告通报机制和市县联动机制,进一步推进帮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网络化、系统化、责任化。

今年1—4月份,滁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2.7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总量居安徽全省第4位,较上年提升1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较上年前进2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6.9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总量居全省第7位,较上年持平,增速居全省第4位,较上年前进1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总量居全省第5位,较上年上升1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与同期持平;财政收入完成85.6亿元,同比增长10.8%,总量较上年继续保持第5位,增速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六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产值780.8亿元,同比增长10.9%……滁州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总量位次提升,增速位次靠前,全市经济跑出“加速度”。

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滁州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新思路开辟新出路,以新作为实现新突破。1至4月份,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到位资金250.6亿元,其中境内省外项目实现到位资金190.2亿元,同比增长16.3%;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同比增长27.9%,新签约项目转化率19.7%,较去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3个,同比增长46%;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51个,同比增长4.1%。

3

(安徽猎豹是安徽省第三家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通讯员 李晓村摄)

B

奋力续航“调转促” 善谋实干提质量

今年首季,滁州GDP同比增长9.3%,分别高于全国、安徽全省平均增速2.6和0.7个百分点,增速保持在全省第5位,并连续5个季度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如此耀眼的成绩,是滁州坚持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调结构,在加快速度的基础上转方式,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促升级的成果。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调转促”行动方案,全面推动“五个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按照“调转促”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滁州坚持做大总量、做优结构,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努力推动滁州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滁州提供强大支撑。

在滁州经开区博西家电产业园,一台台先进的博世和西门子品牌的两门、三门、对开门和多门冰箱从这里装上集装箱,运往世界各地。

自去年滁州智能家电产业基地入选安徽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后,滁州市紧紧围绕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将基地建设作为滁州“调转促”行动的一号工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努力把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为支撑滁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安徽全省树立典范。今年一季度,该基地实现产值105.9亿元,实现税收3.3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同比增长21%。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通过采取手机报一日一通报的形式,加强“调转促”工程的调度,加大对项目建设情况的督促推进。集中精力突出抓好“十大工程”,实现结构和速度双突破。一季度,全市战新产业新开工28个,竣工9个,完成投资32亿元,实现产值144.3亿元,增长24.6%;全市新增家庭农场230家,完成全年任务的25.6%,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年度任务的24.7%;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1.7亿元,增长10.1%,列安徽全省第6位。

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滁州市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调转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已建成运营和启动在建的科技孵化器已达6家,已建成孵化器的孵化总面积近10万平米,孵化器内现有企业近200家,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孵化成果惠及全市。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是332.1亿元和77.9亿元,分别居安徽全省第3和第4位。

4

(名列“四大药菊”之首的滁菊产业逐年壮大。通讯员 王家国摄)

C

彰显特色创品牌 弯道超车增动力

品牌竞争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新常态下,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深入持久地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打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滁州品牌。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高举“质量强市”大旗,锐意创新,把名牌战略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培育和打造一批拥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全市经济发展弯道超车增添了新动力。

为促进质量品牌升级,滁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出台《滁州市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中远期名牌培育目标,筛选确定了名牌培育对象,并逐步建立质量品牌升级工程重点项目库,对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等品牌建设明确了培育计划和续时进度,对已出台的方案计划及时跟踪调度、及时检查评估,使名牌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主动深入企业“把脉问诊”解难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帮助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夯实名牌培育基础,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使其尽快达到名牌申报条件。截至目前,共培育“安徽名牌”88个,省卓越绩效奖17个,市长质量奖26个。滁菊、明绿液、女山湖大闸蟹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国家批准。

为净化市场环境,提高滁州市名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滁州市一方面定期发布企业质量“红黑榜”,公开曝光相关企业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执法打假,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侵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维护名牌信誉和名牌企业合法权益,为名牌生存发展保驾护航。同时,积极加强区域合作,签署了《长江三角洲苏浙皖赣沪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行动纲领》,进一步落实对名牌产品的跨省异地优先保护。

此外,把质量工作考核作为撬动各县(市、区)政府重视支持质量品牌升级工作的重要杠杆,把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作为推进“质量强市”活动的重要抓手,2015年底以来,该市8个县(市、区)的县长质量奖评审全部开展、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全部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计划到2020年,安徽名牌产品突破150个,中国驰名商标突破25个。

通讯员 王晗笑   

本期文字和图片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