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宣讲 >

滁州:汗水洒向希望的田野 来安农艺师张勤先进事迹

2015-08-28 10:24  来源: <a href="http://chz.wenming.cn/wshrg/czhr_1/201501/t20150116_154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事迹简介:来安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张勤,51岁,中共党员。三十多年来,他扎根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跑田头、下基层、做试验、抓示范,开展农民培训,传播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足迹遍布全县乡村田野,把汗水洒向希望的田野。因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安徽省农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安徽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先进个人”、“安徽省科技成果奖”,2014年获得“安徽省农民满意的农技员”提名奖、滁州市“百名农业专家进百村活动”优秀专家、“来安县最美农技推广员”等荣誉。

张勤

张勤,51岁,中共党员,毕业于安徽省宿县农校,现任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工作三十多年来,他扎根基层,深深地热爱农技推广事业,跑田头、下基层、做试验、抓示范;开展农民培训、传播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足迹遍布全县的12个乡镇、130个村、2000多个村民组,把汗水洒向希望的田野。因成绩突出,他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安徽省农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安徽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先进个人”、“安徽省科技成果奖”,2014年获得“安徽省农民满意的农技员”提名奖、滁州市“百名农业专家进百村活动”优秀专家、“来安县最美农技推广员”等荣誉。

张勤和乡亲们在田间交谈农技工作

试验示范做个典型引路人

“说得好不如干得好”,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员,他深知开展好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的重要性,每年都安排大量时间组织农民学习观摩,让他们对新品种、新技术“看得见、学得会”,加快农业成果应用推广。多年来,他示范、推广粮油新品种累计达583个,推广新技术20多项,示范面积5.2万亩,引领了大批农民学着干、跟着干。2013年,他在水口镇渡口村种粮大户秦向明家开展23个水稻新品种示范,虽遇罕见的高温干旱,但示范田仍增产10%,单产710千克,引来周边群众啧啧称赞。随后,大批的农民上门“求学”,主动要求种植新品种,他到村头、入农户、进田头,耐心讲解、亲身示范,这些试验、示范为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而他本人有一次在示范田里因冒着高温酷暑为水稻品种观察记载时中暑,差点晕倒在田里。

不断学习钻研甘做无私奉献人

张勤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不断掌握新知识新能力,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学习中,他注重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宣传典型,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2007年其论文在“我为安徽农业崛起献一策”活动中获省二等奖。同时,在中国农业推广网、安徽农业信息网、滁州三农网和来安农业网等专业网站上发布工作信息300多篇。 

张勤把主要精力用于工作学习上,对家庭的照顾很少。因单位工作忙,他无暇看望远在定远乡下的父母。老父亲长期卧病,他让远在上海打工的弟弟返乡照顾,直到老父去世。每当想到这件事,常怀愧疚之心。他连续10年无休假,每年下基层300天以上。

以项目促工作 做群众发家致富的助力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农户服务最光荣”,这是张勤最喜欢讲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一直负责单位的粮食增产项目推广工作,先后牵头组织实施了18个重大农业项目,如水稻、油菜高产创建、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油菜轻简化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建设等项目付出了万般艰辛。但是,一想到这些项目实施后,群众得利最大,笑颜写在了群众的脸上,个人的这点痛又算什么?他实施的农业部优质水稻高产栽培加工增值技术项目,累计实施面积6万亩;水稻直播技术在抗灾补种中研究与推广项目,累计实施面积5万亩;安徽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累计实施面积100万亩次;农业部万亩水稻、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累计实施面积20万亩次;水稻品种调优研究推广项目,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次,为农民群众新增效益2.25亿元。

结对帮扶 科技致富的牵线人

长期以来,张勤养成个习惯:骑自行车到农村转,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他不怕脏、不怕累、不畏严寒酷暑,一有空就进村入户,指导服务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结合“包村联户”,他每年扶持1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并通过他们示范、辐射,带动周边1154户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科技示范户刘正金在他的指导下,水稻单产由500千克,提高到600千克,增产20%以上;油菜单产由150千克,提高到175千克,增产16%以上,而且改移栽为轻简化栽培,节约用工。在刘正金的带动下该技术迅速推广,周边农户纷纷仿效。

近年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日益增多,他的工作又添新内容。大英镇五岔村农场主刘永兵,承包耕地1700多亩,刚开始因经验不足,水稻单产不足450千克,出现亏损。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勤主动上门,实地指导。通过更换品种,推广机械插秧,2013年,刘永兵的水稻在遇到重大高温干旱时,单产仍达625千克以上,他的农场当年盈利30万元。他还连续3年结对帮扶半塔镇罗庄村,引领村民调结构、促致富。目前,该村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0多家,发展主导产业---棚架葡萄7000亩以上。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因工作突出,2014年《农民日报》、《安徽日报》、《经济日报》分别进行了报道。

调查研究当参谋,做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张勤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中主动当好领导参谋。一年四季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他顶烈日、冒严寒,积极深入田间地头抓好水稻、油菜等苗情监测,调查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他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时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并刊发在《来安农技推广》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例如,2003年,来安境内水稻发生严重高温热害,他在第一时间向县农委、县政府报告灾情,并提出应对措施,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他每年参与大田鉴定30起以上,为解决纠纷提供了主导性意见,群众一看到他,便笑着说:“咱们的‘田保姆’来了,这下大家都放心了。”

张勤还兼任县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十年来,他累计为农民授课近千场次,培训农民约50万人次。他授课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受农民喜欢。他经常参加科普赶集,接受农技咨询,经他帮扶指导的农民逐渐走上富裕路。2013年4月1日《经济日报》曾以“结对帮扶润农家”为题,报道了他在罗庄村开展培训的事迹。2014年2月24日《安徽日报》发表《专家跑田头,增收有准头》文章,报道他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的事迹。

张勤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来安的每个角落,农技推广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为了来安农业的美好明天,他默默奉献的脚步永不停止。(张波 戴绍娟)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