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宣讲 >

滁州:南谯区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2015-10-13 10:11  来源: <a href="http://chz.wenming.cn/wmbb/201510/t20151012_2040498.htm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美好乡村建设要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建一处、群众喜欢一处、收益一处。真正体现出美好乡村建设不是做样子而是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要满园春;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搞惠民工程。”6月23日,南谯区委书记杨德义在安徽日报发表了《建设美好乡村要把握五大环节》一文,通过实践,对美好乡村建设进行归纳总结。

近年来,南谯区深入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大柳镇先后投入近120万元,对荒山土丘、河道湿地、厂矿大院等进行集中改造和治理;施集镇完成了300平米绿化提升和主干道80盏路灯亮化工程,全镇街道改造和绿化提升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乌衣镇动用人工800多人次,出动大小机械220多台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220多车,清理乱堆放180多处……一幅幅青翠自然、整洁幽静的美好乡村秀丽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姑塘晚景

科学规划绘就秀美乡村蓝图

入秋后的南谯,没有了夏天吵人的蝉鸣,显得愈发秀丽端庄。放眼望去,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穿山越岭,一个个碧波荡漾的湖泊散落于层林间,一座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新村绿树掩映或雄立于阡陌田园之上,一幅景色宜人、和谐秀美的美丽新画卷在南谯大地徐徐延展开来。

白庙中心村全景图

近年来,南谯区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对该区内各村镇实施“四清四改四有四化”,对滁宁快通、滁章线、滁定线、乌庙线等示范线开展“整、刷、绿、管”活动,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民卫生意识不断增强,常态化的卫生保洁机制初步建立;同时,整合道路、饮用水、危房改造、农田水利、文教卫体等民生工程和涉农项目,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该区累计升级改造乡村道路290.8公里,新建、加固改造桥梁782座,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处,延伸管网215公里,解决了10.5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013和2014年度8个重点示范村都建成了农家书屋、卫生室、室外体育文化场所、便民服务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通村及村庄主次干道全部完成硬化,自来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网络通村入户,“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提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群众的日常生活购物、基本医疗保健、科普学习和开展户外文体活动有了保障,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娱乐有设施、活动有场所、休闲有去处”。

北关中心村鸟瞰图

迤逦的乡村风光与洁净的村庄环境,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点。成就这一“有形之美”,建设规划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南谯区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高标准编制全区美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围绕“1784”美好乡村建设空间布局,聘请中南建筑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等多家资质高、水平高的设计机构对8个镇村庄布点规划和12个中心村建设规划进行修编和设计,努力做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其中施集镇孙岗村喉咙洼的规划设计入选全省首批40个美好乡村设计集锦。

在最初232个新农村村庄新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2012、2014年两次对全区村庄布点规划重新进行修编,至2020年全区规划确定19个中心村和67个自然村。中心村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征询了村民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地域特色和乡村风情。初步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成规模、整体大提升的美好乡村建设格局。

幸福姑塘人

培育产业铺就宽广致富道路

如今,和其他发展相对较快的一些乡镇和富裕村相比,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15000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似乎算不了什么。不过,与过去“一条腿走路,两个轮子拉车”的迟缓发展相比,如今,在该村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加快了致富的脚步。

“近年来,来我们姑塘村学习取经的考察队伍是一波接一波,他们当中有的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有的是产业强劲的富裕村,有的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和谐村。”姑塘村党委书记陈明友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该村把大力培植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后劲增强的大事来抓,现在,全村20%的住户购买了小轿车,生活条件和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毫不逊色。

姑塘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村民的土地流转给村委会,村委会引进国盛现代农业产业园,统一治理、集中流转土地7000亩,整治后田、路、渠、林网配套,成为高标准农田,流转后的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精细化种植,发展高效、优质、安全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土地流转了,村民积极投身二、三产业,收入明显增加,现在,平均每户增收1500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75%以上。同时村里为了便民服务和农民就近就业,规划建设了8000平方米商业网点,给入住群众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景色秀丽的美好乡村

近年来,南谯区结合每个中心村自身实际,科学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新增农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35家,农业“三品”认证8个,涌现出茶叶、滁菊、林木、蔬菜、畜禽养殖业等一批特色村。

此外,乌衣白庙、黄圩中心村依托南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农业招商,淦拓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和滁州博瑞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项目签约入驻;沙河新塘中心村依托图业生态园、神农西瓜示范园、新塘萄葡园,建设旅游、观光、休闲新型农业社区;黄泥岗杨塘村打造杨塘新村—独山水库—万赢农庄的一日游精品线路,每个周末都能吸引游客数百人;西部山区四镇在“八个一”农业产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围绕珠龙草莓、大柳食用菌、章广桃园、施集茶园等“百里特色产业带”,积极谋划以珠龙清流关、大柳草场、金甲溪飘流、皇甫山森林公园、章广三园、施集葡萄泉等为代表的南谯百里美好乡村游,串起北关、广卫、曲亭、常山、李集、孙岗等6个中心村。

兴业富民生活美

多方投入奠定坚实建设基础

多年来,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只有增加投入,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大改造,才能进一步夯实美好乡村建设基石。

2013年,省、市、区共安排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2922.28万元,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95亿元投入美好乡村建设,同时吸纳社会资金1.86亿元参与农村安居房、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经济项目开发建设。

2014年,中心村完成投资5332万元,省市区安排美好乡村建设资金2835.3万元。2015年度启动的4+1个中心村共谋划103个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546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任务的60%。对每个通过省考核验收的美好乡村中心村,区财政每年各安排5万元的长效管护奖补资金,各镇按1∶1比例配套,不足部分镇、村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筹集。以后每年建成并通过验收的美好乡村中心村均纳入保障范围,到2020年全区所有通过考核省验收的美好乡村中心村长效管护经费纳入区镇公共财政资金奖补范围。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把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摆上重要议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谋划”,区长姚志介绍,南谯区成立了高规格的美好乡村建设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一线抓,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方案和配套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为推动工作开展,区委、区政府把美好乡村建设纳入全区“6114”重点工程,主要领导亲自召开现场推进会,建设推动关键时期区主要领导每月到现场督查指导,区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现场点评会,区联系领导不定期深入镇村督查调度美好乡村建设,区美农办每旬进行一次现场调度,每月进行一次工作通报。区效能办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效能督查的重要内容,会同区美农办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督查,督查工作推进落实到位。通过对重点建设项目实现周通报、旬报告、月排名、季督查、半年小结和年度考核来强化调度、问责问效、加压推进。

与此同时,南谯区强化主体意识,调动村民自建热情。各中心村均成立村民理事会,将老村干、老党员、老教师等“老字号”人员吸收进来,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事半功倍地解决了项目实施中的许多敏感和难点问题。着力推广村民自建,2014年,珠龙北关村通过严把项目设定、责任明确等“十关”,先后开展了入户道路、公厕、垃圾房和绿化等12项村民自建项目,节约资金30万元,唤醒了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美好乡村建设得到了村民积极响应和拥护。

“简约徽派”风格黄圩“风情小镇”欢乐多

示范带动弘扬和谐文明乡风

日前,在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召开的全村妇女“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动员大会上,腰铺镇妇联工作人员就省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美丽家园行动”项目实施情况作了介绍,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发展以妇女带头的农家乐、种植等产业,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展现巾帼风采。会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契机,积极创业,发挥特长,共建美好家乡。

“自从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后,全镇家庭不和睦的情况少了,大家都在朝‘好媳妇’‘好婆婆’看齐。”章广镇工作人员对此项评选活动称赞不已。除此之外,南谯区还开展了“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致富能人”“和睦好夫妻”“孝顺好儿女”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村姑舞蹈

在乌衣镇黄圩村部宽敞的水泥广场,东南角一处铺上红地毯、挂起背景布、摆上几盆鲜花,农民大舞台临时搭起;大院四周墙上的宣传内容有村规民约、村史村情、和谐家庭故事等,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氛围;欢快的音乐响起,10多名演员翩翩起舞,不怎么规范的舞蹈动作、不够苗条的身段惹得200多名观众乐得合不拢嘴。这是日前发生在黄圩村农民文化乐园的一幕。

通过3年的美好乡村建设,南谯区在大力实施美好乡村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各中心村都建成了农民文化活动乐园,平时村民可以在此休闲活动。另外各中心村还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并与三下乡活动结合,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如曲亭中心村村民自发排练、编曲、编舞了广场舞;地方驻地官兵编练了军体拳,这些特色节目,深受地方群众好评。

“我们在提升美好乡村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把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加以发掘、保护和开发,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南谯区美农办主任张勇介绍,南谯中心村在建设特点上,依托各自特点,打造不同风格,如黄圩中心村以“徽风皖韵,风情小镇”打造成“黄圩风情一条街”;北关中心村位于清流关北麓,依山傍水,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古清流关历史文化厚重,故将建设以“清流古关、皖东慢城、养生福地”为定位,将中心村打造成清流关旅游文化区。 (滁州日报 李慧周立群)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