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宣讲 >

滁州好人赵兴文:三尺讲台写青春只为心底的那份承诺

2015-11-16 15:02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赵兴文在上课

赵兴文在上课

事迹梗概:赵兴文,凤阳县燃灯中学教师,他自小立志从教,19岁站上三尺讲台,17年来扎根偏远农村,关心学生,爱护留守儿童,成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以实际行动实践心底的那份承诺。

正文:“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今天领到了县级模范教师证书,我感到光荣而自豪,又觉得肩上沉甸甸的……”凤阳县燃灯中学老师赵兴文在参加全县庆祝第31个教师节大会后高兴地说。

赵兴文,19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扎根凤阳偏远的农村学校,一干就是17个年头。

心中立下一份承诺

早在学生时代,赵兴文就立下志向,做一名好教师。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互相交流。赵兴文在纸上写下了“教师”二字,并圈上了一个大大的“心”形。从那个时刻起,这两个字就在他的心底扎下了根。

初三中考后填报志愿,赵兴文当即选择了“师范学校”,他的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说中专学校已经不被重视,考高中上大学才是主流,还说教师工资低,很多人都看不起,父亲逼着他改志愿上大学,但赵兴文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为此父子俩好长时间都闹得不愉快。

时任教导主任刘文川说:“赵兴文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凤阳东片学区六所学校始终都是第一名,上重点高中根本没有问题,重点大学也能考上。”那一年,赵兴文以学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凤阳师范学校。

17年来,儿时的这份承诺让他在县城最东边的偏远山区中学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他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先后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赢得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普遍赞誉。

做好孩子们的“留守爸爸”

“赵老师对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像亲人一样关心爱护,有了赵老师的帮助,我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提高了很多。”燃灯中学八年级学生小雪说。

小雪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两次,她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上初中后,她对父母的思念与日俱增,心理压力很大,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她整日闷闷不乐,与学生也不合群。

学期开学,小雪看到同学买了各科辅导资料,自己也想买,但想到家庭情况,她没有向爷爷奶奶开口。对于小雪的情况,赵兴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看到了小雪脸上的愁容,就侧面了解,得知情况后,他买来了小雪想要的资料,“借”给了小雪,并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辅导自己所任的数学课。

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小雪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思想上改变了很多,一学期下来,成绩进入了班级前列,人也活泼了。

多年来,像小雪这样受到赵老师“特别照顾”的留守儿童不计其数,学生们都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并亲切地称他为“留守爸爸”,他也把学生当成了儿女,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

成为值得信赖的老师

“要想教好书,就要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觉得你是个值得信赖的老师。”赵兴文说。在课堂上,他从不发火,一直和风细雨地与学生说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句句都在点子上,学生都很服气。“赵老师对我们好,他说到做到,一诺千金,值得我们信任,我们都喜欢上赵老师的课。”正是因为有了爱与信任,班里的同学特别依偎赵老师,学生都说:“虽然数学课很难学,但赵老师教得好,我们学起来就容易,再难的题目我们都愿意努力攻克。”

为了在教学上有所突破,赵兴文勤于动脑,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敢于进行教学创新。“别看赵老师平时话不多,但教起书来点子可不少。”学校老师陈吉联说。

赵兴文平时注意翻阅各种教学刊物,将好的经验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他还积极参加县教研室和学校教研组的教学改革实践,把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赵兴文说:“学生信任你,你更要拿出真本事让学生有收获,所以在教学上,我更要精益求精,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在学习江苏“教学案”活动中,赵兴文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在“教学案”基础上进行摸索,他努力尝试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分组分层教学时,他采用组内合作,组织小组间竞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上进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一大截。

“教书育人是我的选择,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把这一行干好。”赵兴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他没有多少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他说:“站上三尺讲台,我的眼里、心中中只有学生,他们就是我的全部。”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