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滁州市正风反腐促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16-08-15 08:24  来源:

【字体:
】   打印



滁州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正相关”
 

滁州市正风反腐促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安徽省纪委专题调研组
 

【编者按】
 

按照省委、省纪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意见,省纪委组织专门力量,对滁州市正风反腐促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通报全省。
 

滁州原两任市委书记因腐败被查处后,市委新领导班子深入贯彻省委“稳定局面、带好队伍、创新发展”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主要负责人主动担任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市委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和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三个组长”,正风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作用不断显现。
 

一、发挥正风反腐在树立和践行发展理念中的纠偏作用,坚持反对腐败与发展经济两手抓、两手硬
 

滁州市委新领导班子深刻汲取教训,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要求,正确处理好抓党建与抓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正风反腐与发展经济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并通过市委全会决定的方式固定下来。滁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经济健康发展、干部健康成长新机制,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对此作出进一步部署。同时,滁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强调,“深刻汲取几起违纪违法案件的教训,避免高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悲剧再次上演”,“既要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党建筑牢根基,也要聚精会神抓党建、为发展提供引领和保证”。
 

实践中,滁州市把反对腐败与发展经济两手抓、两手硬的指导思想,体现和落实到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正风反腐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015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16件,增长39.7%;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84人,增长36.7%;同时,该市财政收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第l位、第2位。
 

二、发挥正风反腐在体制机制建设中的完善作用,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滁州市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完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有机结合,坚持“破”“立”并举,注重长远结合,以正风反腐深入推进,带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有力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全面清理“指挥部”平台。针对“指挥部”模式运作中暴露出来的大权独揽、以权谋私等问题,研究决定撤销“大滁城”、“工招园”等“指挥部”平台,让政府的回归政府、部门的回归部门,破除了权力对经济发展的违规干预,使经济遵循市场规律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暴露出来的廉政风险,着力建立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依法监督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形成“分权运行、分段管理、分级监督”的运行模式,实现操作权、监管权、评判权三权分离。制定出台了《滁州市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改革方案》,建立了土委会、规委会等制度,有力提升对土地等重要公共资源监管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建立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重视分析、查找消极腐败现象背后的原因,采取很多措施,不断健全决策机制,努力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如,将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对建筑规划、公交发展等重大决策事项,公开进行听证,努力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制定市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及4个配套文件,建立重大决策“1+X”制度,设立市委办公室法规部门,组建市政府法制办,建立市委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健全合法性审查制度、实现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持续提升党委政府决策的法制化水平。  
 

三、发挥正风反腐对制度建设的强化作用,优化经济发展制度环境
 

滁州注重发挥正风反腐对制度环境的改善、优化和提升作用,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制度环境。
 

一是开展“定规矩、抓规范”活动。深刻认识到“不讲规矩、不够规范”是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根源,也是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深层次原因,扎实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了一批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注重抓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规范权力运行,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钱的长效机制。
 

二是健全项目审批等重点制度。大力健全项目审批制度,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出台竞争性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实现所有审批项目三级联网在线审批监管;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大力健全土地供应制度,建立3l项管理制度。大力健全建设管理制度,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量清单、变更审批和管理等35项制度,严把工程建设“编、变、审、查”四关,坚决实行新项目“五个不开工”。
 

三是健全对一把手监督制度。滁州在改革发展实践中,非常重视一把手的作用,注意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如建立实施纪委评估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机制。去年,滁州市纪委对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指出5个方面14类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今年的评估工作也已经启动,范围拓展到市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以及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
 

四、发挥正风反腐对改革创新的推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滁州充分发挥正风反腐的“先导性、突破性”作用,着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经济建设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该市把合理分离审批权与监管权,作为减少腐败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市扎实开展“两集中、两到位”改革。通过将分散在一个部门各科室、各二级机构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职能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科,项目受理、审批由行政审批服务科负责,批后监管由其他科室负责,实现部门审批职能与监管职能分离。目前,市直45个单位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科,审批服务实行一名领导分管、一个科室(行政审批服务科)承办、一枚印章(行政审批专用章)审批的“三个一”管理。
 

二是大力创新基层从严治党的路径方法。市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办公室,明确巡察工作机构的性质和编制;围绕乡镇换届,从全市抽调98名干部,组建14个巡察组,分三轮对所有94个乡镇开展集中巡察,共移交问题线索881件,223人被立案调查。开展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等六个专项整治工作,推动乡镇纪委“三转”到位,不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三是大力创新选人用人理念。把反腐倡廉与发展经济的要求,有机体现、一体落实到选人用人价值取向上,鲜明地提出“三看三不看”、“三保护三不保护”,引领和推动党员干部自觉防腐拒变、警钟常鸣,一门心思抓经济、促发展,有利于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良性互动。
 

五、发挥正风反腐对党员干部行为的规范作用,推动聚焦经济建设中心
 

滁州市大力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引导和促使他们在腐败问题面前“自身正”,又在发展经济中“过得硬”,凝心聚力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一是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狠抓“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机关病”和乡镇干部“走读”等现象,18名干部受到组织处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作风漂浮现象大幅减少。
 

二是深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干部实绩公示制度,全面接受干部群众评议和监督,2015年对137名拟提拔重用对象进行实绩公示,赢得较好反响。创新“挂职即免职”做法,先后两批71名干部免现职、赋实责交互挂职。严把党员干部廉洁关,干部任用“两次征求”市纪委意见,坚决做到问题不查清一律不上会,防止带病提拔。严格干部日常监管,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回访暂行办法,完善“干部监督特别档案”,开展科级干部“带病提拔”集中倒查,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
 

三是建立健全容错免责制度。滁州市委、市政府印发《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若干意见》,建立选人用人、容错纠错免责、追责问责、澄清防范等机制。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实施《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免责实施办法》,解除了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