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简报 >

琅琊区:探索“三化”模式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2024-07-05 16:11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拓展阵地,推动文化服务多元化。琅琊区通过政府投资、社会引资、社会化运营等多元化形式,积极搭建培育文化服务平台,以区文化馆为核心,各街道和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触角,构建“1中心+N基地”的公共文化社会化培育体系,不断优化社会参与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35家,15分钟阅读圈17家,其中“六一书苑”荣获安徽省“最美文化空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政府投资建成各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结合群众需求,创新打造社区百姓小舞台、社区会客厅、文化大舞台、党史馆、科普馆、法治馆等特色文化服务空间3万余平方米,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强化供给,彰显文化活动特色化。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筑牢文化根脉,以繁荣群众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累计开设全民艺术普及课程近4000班次,培训学员15万人,区文化馆年接待人次均超过10万人次,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多次在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荣获“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采用“三级网络+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以文化馆为龙头、街道综合文化站为依托、4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方位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琅琊区共吸纳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成立社会文化组织125个,登记在册的省级文化辅导员90名、区级文化辅导员260名,社区文化辅导员2570名,服务范围涵盖文化教育、文化讲解、群文培训、非遗传承、公益演出等多个方面。先后举办扬子街道首届荷花节、滁阳街道农民丰收节、丰山街道音乐啤酒节、西涧街道灯光音乐节、遵阳街道廉政诗词大会、清流街道“源清流净”文化艺术节等十余场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为促进文旅融合,助力夜市经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丰富形式,促进文化传承品牌化。琅琊区创新文化传承形式,打造“跟我学非遗”品牌,建设非遗传习基地和户外研学基地,开展我学黄梅戏、跟我做酥糖、跟我学凤画、跟我撂石锁等多种类型的非遗研学活动,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神奇魅力。面向低年龄段学生,开设书法、包香囊、非遗宫灯等简单易学课程;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设非遗缠花、干花团扇、酥糖制作等动手强的研学课;针对未成年人开设非遗暑期研学课程,开设书法、剪纸、蓝晒、宫灯、包香囊、撂石锁、榫卯桌椅、干花团扇、酥糖制作等10余个研学课程共45课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响应。其中石锁项链、非遗丝巾、非遗书灯、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先后入选“锦绣华章”2022长三角民间艺术文创大展和2023长三角地区非遗文创产品展,“非遗书灯”更是荣获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浙江省文旅厅联合颁发的“优秀作品”奖。       
(琅琊区委宣传部)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