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宣教/思政 >

每一天都是收获 时刻准备再出发 ——汤云同志事迹介绍

2019-05-30 14:47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汤云同志自2001年5月进入滁州市广播电视台一直从事广播新闻采访报道工作,18年来长期工作在新闻采访一线,每年积极深入社区、厂矿、农村等基层一线采访。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个人也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由于个人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2017年1月通过安徽省高级职称专家委员会评审,破格为主任记者。

用“脚力”丈量  外宣成绩突出
    汤云同志一直在新闻中心从事广播新闻的采访报道工作,写出了关注基层农技人员的《莫让农技推广卡在最后一公里》、关注滁州水资源环境及保护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由源头活水来》等一系列基层调查类稿件。参与了中国之声《全国春运特别报道——温暖回家路》、《辉煌十二五》、《我看这五年——喜迎十九大》以及贯彻落实十九大特别报道、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任务,受到中央台肯定并收到感谢信。在新闻报道中,她积极要求参加各种重要活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不怕苦,不怕累,冲在前。2015年7月,长江流域遭遇连续的强降雨天气,滁河水位一度超警戒线,全椒、南谯等圩区为了缓解下游压力,对荒草圩进行了爆破泄洪。她冒雨赶往圩区,每天早晨七点与中国之声进行现场连线,对当地雨情、广大干群积极防汛抗灾,灾后自救进行报道。
    她每年采写的稿件数量达到360篇以上,并向安徽之声、中国之声积极供稿,每年在中国之声播发稿件150多篇以上,在安徽之声播发稿件180多篇以上,作为台里主要外宣发稿力量,因为发稿量名列全国地市台前茅,滁州台连续五年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地市台发稿“十强”称号因外宣工作突出汤云被评为2008年度、2010年度安徽广播新闻协作网外宣发稿先进个人、2015年度安徽广播外宣工作先进个人。
        用“眼力”寻找  关注新闻视角
    汤云采写的新闻专题《滁州首次为卖糖七十载老人塑像凝结城市记忆》,从普通市民的视角出发,透过为普通老手艺人塑像凝结着这座城市的记忆,讲述着这位滁州百姓记忆深处的老人七十多年来诚信做人、诚信做生意的真善美,该篇作品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滁州是农业大市,农民辛苦种粮收粮,在安徽之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中接到滁州一位农民听众的电话反映他辛苦收下来的粮食却被家门口的粮站拒收。当汤云赶到这位听众家里时,看到老人家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生活困难,收下来的粮食因为连续的阴雨天只能堆在屋边一角,在与粮站负责人沟通后得知,工作人员因为老人的粮食没有晾晒,库容又有限就没有收购。群众的困难和合理诉求记者有责任来帮忙协调,经过与粮站负责人的沟通后,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到老人家中将粮食运送到粮站进行晾晒、评价,完成了收购,她也用手机拍摄下工作人员帮助老人晾晒粮食的照片,帮老人解决了问题。采写的上下篇报道《守着粮库卖粮难》荣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样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牙科主治医生赵炬,作为安徽省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工作队成员,赴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医疗工作。在抵达雪域高原的第3天,突发重病倒下,经历了两个月的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醒来。他的家人决定遵照他生前的意愿,将遗体的全部可用器官和组织捐献,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奉献。面对如此充满大爱的赵炬医生和他的家属,汤云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赵炬医生的爱人、女儿、父亲和他医院的领导、同事,还有惋惜他英年早逝的病患,通过他们的声音为听众呈现了一位生前是医者仁心,生后捐献器官照亮他人生命的好医生。采写的社教专题《献身援藏事业照耀高原 用生命诠释大爱“医者仁心”——追记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援藏医生赵炬》获得安徽新闻奖三等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用“脑力”挖掘  提炼新闻角度
    2016年,滁州天长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通过实施医共体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县域医疗现状的农村分级诊疗新模式。在8月12号国家卫计委在北京召开安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发布会介绍试点经验后,汤云立即前往天长,在各媒体中率先详细对天长医改进行报道,通过“医共体”、“减轻病人负担”、“家庭签约医生”、“双处方”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天长医改的措施和成果,并在安徽省电台连续报道天长医改内容,扩大了天长医改的影响力,受到社会和全国媒体的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以第一作者采写的新闻专题《天长医改的“加减乘除”》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报送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
    在采访中她和同事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过度“工作留痕”的情况,通过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从平民视角对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用细节表达基层意见建议,采写的新闻评论《过度“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义》,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如何更好抓实效,为顶层设计提供实际基本参考,获得2018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并推荐为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参与中国之声大型直播节目《光辉足迹-小岗印记》,获得国内新闻界好评,以集体创作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并报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
    用“笔力”记录  时刻准备出发
     作为外宣记者,中央台和安徽台的约题任务她都尽力完成,经常是在采访的路上就接到另外的任务。春节、国庆这些节假日里都坚持在岗。2016年农历除夕的晚上,汤云与家人刚围坐桌边准备共度除夕佳节就接到了中央台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家风》的约稿,在团圆饭的饭桌上,汤云的父亲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正在给大家讲述传统家风,汤云立即拿出采访机记录下他的话语,又联系了几位之前采访过的高校博士、基层干部,请他们谈谈家风的话题,匆匆吃了几口饭菜后,汤云写出了《除夕夜里话家风 孝是中华好传统》的录音稿,农历新年第一天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播出。像这样随时接到的约稿、采访还有很多,不管是寒天酷暑还是大雨磅礴,不论是在突发情况的现场,还是在基层采访的一线,在工作面前完成任务就是她的目标。
     同时汤云还承担安徽之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的调查记者任务,对于每一位滁州听众在热线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采访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符合政策的为他们解决了问题,不在政策范围内的也积极向他们解释说明,受到安徽台负责人的好评和肯定。同时她善于总结、思考,撰写了新闻论文《浅谈<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获得安徽新闻奖三等奖,被聘为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风行风监督员。
    公安机关的案件报道也是汤云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能报道好各类案件和警方提示稿件,她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在采访报道中注意对公安内部侦查手段和需要保密的内容进行处理。主持策划了《电信诈骗离我们有多远》系列报道,深度解读一个个电信诈骗案例,为群众防止电信诈骗作预警提示。对交警、消防、武警在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报道,树立了公安民警的正面形象,得到公安部门负责人信任和肯定,连续被滁州市公安局聘为公安宣传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滁州来安农民志愿者张平用房产抵押自购挖掘机前往地震灾区救援。十年来,汤云持续关注采访张平,报道张平连续参加玉树、攀枝花、雅安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事迹和背后的感染故事,十年间采写的三次系列报道均获得安徽新闻奖二等奖。
不忘初心 争做优秀新闻工作者
    作为一名党员新闻工作者,汤云同志在完成新闻采编工作之余,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抄写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理论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党员要不忘初心,勇于前行。由于工作突出被评为滁州广播电视台2010-2011年度和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工作十八年来,汤云同志参与了积极防治非典报道、抗震救灾报道、抗洪抗旱报道,历届中国农民歌会报道等,有的时候是滂沱大雨,要上坝堤,采访抗洪的官兵;有的时候是烈日当空暴晒,要去山村,采访为偏远山村村民送水的民警。她把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在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当晚,她一丝不苟完成采访、制作录音稿件,直到夜里两点才匆匆赶回家中安抚高烧的幼儿;2018年滁州市召开两会前夕突降大雪,她步行冒雪采访一天后不顾感冒咳嗽投入到两会报道中,虽然带病工作,她没有耽误两会的报道,在完成了6天的报道任务后她终于病倒住院。虽然累点、苦点,但是能圆满完成好任务,她觉得也是光荣的、值得的。
    成绩的取得是肯定更是鼓励,她深知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做好的本职工作,更加勤奋、努力才能使有更大的进步,经验是最大的收获,她也更加热爱记者这个神圣的职业,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更多的成绩。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