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息简报 >

滁州市创新“1234567”工作法 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

2020-09-07 20:26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滁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开阔思维、拓展思路、创新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创造举措,探索形成“1234567”工作法,使“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特色显著、亮点纷呈。
       “1”即围绕一条主线,即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为主线,滁州市始终坚持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将“扫黄打非”纳入意识形态考核和党建考核指标内容,通过“扫黄打非”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树立坚实屏障。
       “2”即开拓两种渠道,即开拓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实现两手抓、两手硬。全市基层站点建设覆盖率达到100%,配备联络员、信息员、网格员,实现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扫黄打非”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开通“扫黄打非”微信公众号,开发“扫黄打非”智慧问答小程序,拍摄《新风扬正气》等“扫黄打非·护苗”短视频。
       “3”即营造三种形势,即宣传教育造势、监管高压态势、群防群治趋势,构建联动联防联治大格局。一是宣传活动常态化。全市每年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百余场次。二是市场检查常态化。在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和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对全市文化市场进行大排查。三是群防群治常态化。基层社区干部在每天治安巡逻的同时监管文化市场,各志愿者服务队、道德模范义务监督员、好人义务监督员等工作在各个区域,确保监督无短板、监督面上全覆盖。
       “4”即用好四个平台,即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精神文明创建、基层综治工作、公共文化服务四个平台相结合,实现借大势、用平台,形成最佳效果。把护苗行动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文明创建工作等。今年各地举办的“乡村春晚”及“纳凉晚会”中,都充分体现了“扫黄打非”工作内容,编排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扫黄打非”文化节目,真正做到深度融合,共同进步。
       “5”既做到五个综合,即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做到组织领导融合、工作推进结合、队伍建设整合、运行保障联合、落地见效聚合。基层示范点充分利用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优势,在广场上打造了“扫黄打非”宣教基地,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讲堂开展 “扫黄打非”五进宣传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长廊,充分宣传展示“扫黄打非”宣传知识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将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聘为“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确保文化市场和谐健康发展。
       “6”即实施六大工程,即实施教育基地、主题公园、主题演出、网格管理、专业执法队伍、社会监督队伍六大工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我市已打造“扫黄打非”教育基地和主题公园3个,将“扫黄打非”纳入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扫黄打非”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联合成员单位成立了专业执法队伍和多支社会志愿监督队。
       “7”即发挥七方力充分发挥网信办、文明办、公安局、市监局、执法支队、团市委、妇联等部门的协同作用,群策群力,在知识宣传、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围绕市场监管做足文章。近年来,共收到各类举报线索案件20余起,协助开展联合行动30余次,查处外来无资质演出、校园周边违规销售出版物、违规销售卫星电视接收装置、违规经营歌舞娱乐网吧、无证放映电影、网络赌博、微信群传播暴恐视频等案事件10起,“扫黄打非”成效明显。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