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蔚然时评 >

【蔚然时评】打击网络谣言要做到四个“一”

2022-03-21 15:11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近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22年“清朗”专项行动,其中包括打击网络谣言等10方面重点任务。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开展打击和治理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

   
网络谣言已成为社会公害,不仅扰乱人们思想、危害人身财产安全,还可能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公共安全。从近年来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来看,每逢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热点、重要国际事件,都容易产生各色各样的谣言信息。比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后,网络谣言从“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发展为“海盐变核盐不能再吃”,多地发生全民“抢盐”又全民“退盐”的闹剧。此外,一些人为在网络上博人眼球、吸睛吸粉,枉顾道德禁区和法律底线,肆意编造传播谣言。比如,近期的“老夫少妻”恶搞事件,本是申女士与外公合影的温馨照片,却被吴某编成造谣成“老年企业家豪娶大美女”,网上阅读量超过4.7亿人次,受害人被众多网友侮辱、谩骂,遭遇“社会性死亡”。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打击网络谣言既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回应民众关切、保障网民权益的迫切需要,必须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坚决打击网络谣言传播乱象,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一“清”到底除谣言。“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对网络谣言,必须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坚决清除有害信息。要聚焦快速清理,第一时间组织网站平台对已经认定的网络谣言信息进行排查,防止发展发酵,产生二次危害。要聚焦事前防控,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网站、应用程序等开展高频次监测,及时发现谣言、快速遏制谣言,努力把谣言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要聚焦网民关切,重点对涉民生科普、重大舆情等领域谣言信息进行清理,打上标签、作出明示,让谣言信息没有藏身之处。

   
一“查”到底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强化日常检查,督促网站平台加强信息发布管理,特别是对敏感领域、敏感事件等信息逐一核实,对影响大、传播广的无权威来源信息及时查证,切实斩断网络谣言传播渠道。发挥互联网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大力开展有关法律宣传教育,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要统筹网上网下,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责任,及时进行立案查处,既追查账号、更落实查人,让造谣者、传谣者承担应有法律责任。

   
一“罚”到底治源头。谣言止于“治者”,必须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坚决依法惩处。要注重首恶重罚,建立溯源机制、掌握传播脉络,对首发谣言信息的平台和账号从严惩处。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对屡教不改、多次发布、传播谣言信息的账号主体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要注重综合管控,用好法律“工具箱”,综合运用约谈告诫、行政处罚、刑事处理等手段,对情节严重的,坚决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以刚性约束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效果。

   
一“同”到底强机制。打击网络谣言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离不开各界的共同配合。要强化部门协同,把主力军投入主战场,建立健全治理网络谣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形成打击工作合力。同时,要持续提升社会信息公开水平,用好网络辟谣平台,及时发布权威、真实消息,坚决防止出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要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好舆论干预和引导作用,推动网络企业加强网络谣言治理的责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强化群众参与,加大辨识网络谣言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网民理性思考力和正确判断力。健全网络谣言举报机制,制定完善奖励办法,发动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线索,构筑防范网络谣言的人民防线。(储蔚平)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