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16-08-05 08:21  来源: 滁州网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阔步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奋力建设环滁皆美家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记者施 璇
 

    开栏的话: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均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建设更快更好更美滁州的热情和力量,迎接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回眸发展路 共铸新辉煌——迎接市第六次党代会特别报道》专栏,集中展示5年来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5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一个不断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城市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不同寻常的2011年-2016年,滁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连续两任原市委主要负责人腐败案件发生、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周边城市发展速度放缓……在惊心动魄的风险考验中,以李明同志为书记的市委班子锐意进取、破难奋进,团结带领455万滁州人民在风雨泥泞中脱颖而出、负重前行,创造了崭新的历史:把“朝着全省第一方阵阔步前进”的宏伟蓝图变成了“阔步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美好现实。这是前进中的探索、这是艰难中的不屈、这是变革中的辉煌、这是崛起中的奋进,回首5年征程,滁州,铿锵前行的足音在耳畔经久不息……
 

    5年转型,形成滁州理念;5年改革,写下滁州探索;5年挑战,塑造滁州精神;5年崛起,做出滁州贡献;5年奋进,铸就滁州品格……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中,在振奋人心的瞩目成就里,在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上,滁州故事不断展开新的内容,滁州道路不断书写新的辉煌,滁州历史不断翻开新的篇章。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喜迎第六次党代会召开的重要时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重要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努力把滁州发展得更快更好更美,为安徽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走在前列、多做贡献!”正成为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执着追求,成为滁州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
 

    这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近3年来,市委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坚定自信的领导力,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能快则快的工作总基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去年全省综合考核中,我市位列第3。
 

    一串串数据振奋人心:“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5%、20.6%、16.1%、22.8%和15.7%;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306亿元;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00亿、200亿两个百亿元台阶,从90.5亿元增加到230.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项项成绩引以为豪:2015年,在全省发展和党建综合考核中,滁州获优秀等次,目标考核位列第3位。
 

    “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在建里程和总投资均居全省前列;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七年全省第一;市政公用设施投资连续五年全省前两位;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获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民企入围全省百强数近两年均居全省第3位;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中国森林氧吧”;“美好滁州”微信微博位居全省城市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前列……
 

    拉高标杆不满足,争先进位不止步。今年以来,我市冲刺“开门红”,拼搏“半年考”,再次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绩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均居全省第3位;财政收入增长11.5%,居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居全省第5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已站稳全省第一方阵,部分指标已经提前进入前三。
 

    滁州,一座“实力之城”,以追风之势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刷新自己“腾飞”的高度与速度。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面对种种风险、阻力和危机,滁州却能在疾风暴雨中阔步前行,取得瞩目成就。人们不禁要问,推动滁州滚滚车轮爬坡跨坎的驱动力从何而来?促进滁州更加团结的凝聚力从何而来?向着更快更好更美方向破浪前行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没有一个坚强的党委领导核心,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滁州,历经连续两任原市委主要负责人腐败案件发生,在惊心动魄的风险考验中,经济实力却在不断增强,这背后,考验的是以李明同志为书记的新的市委班子的执政力,彰显的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破难奋进的领导力。
 

    这种领导力,反映在对上级部署的执行力。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紧紧围绕总书记指出的“一大目标、五大任务”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坚定地向全国第一方阵冲刺”新部署,制定一系列实施意见,切实把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滁州更快更好更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这种领导力,表现为对滁州工作的掌控力。市委按照省委“四个区分”要求,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稳大局、谋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不动摇,旗帜鲜明地提出“三看三不看”“三保护三不保护”,着力形成敢想善为、创新创造新动力,绿水青山、宜居宜业新环境,经济健康运行、干部健康成长新机制,把干部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
 

    这种领导力,体现为对经济发展的筹谋力。市委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能快则快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十三五”实现“四个翻番”、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建设环滁皆美家园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引领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调转促决策部署,在全省率先制定“1+10”实施方案,坚定不移地扩总量、保速度、上规模,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调结构,在加快速度的基础上转方式,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促升级,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种领导力,凸显为对抓好党建的向心力。市委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从严管党治党要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这种领导力,升华为对滁州人民的凝聚力。市委把滁州人民对滁州山水充满热爱、对滁州发展真切关心、对滁州未来满怀希冀塑造成共同理想、凝聚成奋斗力量。通过开展与网民面对面进行“践行群众路线,共话滁州发展”在线访谈、在网上发表征集意见帖、与网友畅谈“‘环滁皆美’”等活动,在全市上下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发展合力,取得热爱美丽家园、投身滁州建设的最大公约数。
 

    2015年,滁州率先在全省开展市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均达97%以上。“正是这种坚定自信的领导力,赢得干部信任,赢得企业信任,赢得群众信任,带领滁州‘走出阴霾迎霞光’、‘阔步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中央主流媒体认为,滁州的实践充分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的科学论断。
 

    这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近3年来,滁州“调转促”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乡面貌展现新变化、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一系列成就让这颗皖东明珠焕发夺目光芒。
 

    近3年来,调转促迈出新步伐。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两任原市委书记落马带来的巨大冲击,市委、市政府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产业新体系、形成发展新机制,推动发展迈向中高端。工业主导地位和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数达到19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5家,居全省第5;限上服务业企业累计达86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到8个、居全省第4位,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9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9家、59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5位,推动“滁州制造”规模壮大、品质提升,正加快向“滁州创造”转变。
 

    近3年来,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各地各部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级和19项省级改革试点,取得了一批既具有滁州特色,又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证书、“一证一号”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书3个第一证在我市颁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新型城镇化、国有林场等改革扎实有序推进;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公布了权力、责任和涉企收费“三个清单”,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800项减少为102项。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更加广泛深入参与长三角合作分工,深入融入南京江北新区协同发展,谋划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密切同合肥经济圈、南京都市圈合作交流。2014年、2015年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均为16家,均居全省第4位。苏皖两省合作共建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完成投资超百亿元,引进企业81家。
 

    近3年来,城乡面貌展现新变化。我市按照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率较“十一五”末提高7.4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获省政府批准。以“三治三增三提升”为抓手,不断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区功能,实施西涧路、洪武路贯通,清流河二期、内城河改造,琅琊山山体复绿,滁来全公交一体化、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等重点项目700多个。推进城镇垃圾处理等服务设施实行市场化运营,农村垃圾治理“来安模式”在全国推广。全市12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28个。启动实施“百镇计划”,对全市近100个乡镇进行新的“三治三增三提升”。此外,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增强,我市森林覆盖率达31.6%,比“十一五”末提高11.1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中国森林氧吧”。
 

    近3年来,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和具体考核办法,推进法治滁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建立重大行政决策“1+X”机制,推进市县乡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学合肥、找差距、定规矩、抓规范”活动,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政府资金管理、土地利用、行政审批、招投标管理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天长市、来安县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天长市、全椒县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市中院连续6年荣获“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近3年来,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我市认真实施省33项民生工程,从去年开始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全市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1.9%。新增就业持续增加,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优化整合市直医疗机构,扩大与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作共享,市域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9万套,完成9.35万户的棚户区改造。加大困难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分别提高114%和132%。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三年脱贫、两年巩固”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被撤并乡镇设立为民服务代办点,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网上“阳光信访”平台。积极打造“平安滁州”,6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在一个个跃动的数字里、在一声声惊喜的赞叹中,滁州,走过了经济繁荣的3年、城乡巨变的3年、和谐稳定的3年、温暖人心的3年。3年,讲述的“滁州故事”已经被放在聚光灯下,构筑出一幅幅环滁皆美的锦绣画卷,成为永恒的历史财富。
 

    这是全面深入从严治党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近3年来市委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政治定力,是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责任担当,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勇毅笃行。
 

    “一面党旗,历经风雨,愈加鲜艳;一支队伍,久经磨炼,斗志弥坚;一个支部,凝心聚力,可铸堡垒。”近3年来,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党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队伍、强班子、打基础、聚人才,去年,我市党建工作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三。
 

    从严治党,率先加强自身班子建设。近3年来,市委常委会把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开展好市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联系服务困难地区、联系服务贫困户、驻点帮扶等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带案下访等制度,深入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等活动,2015年市委常委班子成员下基层走访866天。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深入联系的县(市、区)、重点建设工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帮扶企业、贫困村等一线,督促检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有力推动了市委决策部署落实。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带头做到廉洁从政,带头做到“六个坚持”“九个不要”,班子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认真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扎实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班子成员的廉政观念、纪律意识。
 

    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近3年来,我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思想共识,紧抓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以党委(党组)中心组为龙头,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学习贯彻全员覆盖、真懂真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市委中心组率先垂范,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5个党组织入选全省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组织开展两批市级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评选。组建市理论宣讲专家库、百姓宣讲团,分级分类开展主题宣讲,共开展各类宣讲近万场,受众达200万人次。2015年创办了全省第一个市级理论学习微信公众号“滁州理论在线”,共推送理论学习资讯200多期,关注人数达万余人。
 

    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近3年来,我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推动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讲好滁州故事,传好滁州声音,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中央媒体刊发多篇滁州正风反腐与促发展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在全国率先成立网络信息员“网上党委”,组建网络评论员“千人网军”,“美好滁州”微信微博位居全省城市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榜首。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入选人数居全省前列,道德信贷工程和市民文化乐园入选省委宣传部2015年度思想宣传文化工作创新范例,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道德信贷工程还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全国道德建设领域唯一案例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6年)》。去年,文化产业发展考核位居全省第4位。
 

    从严治党,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近3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严明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建立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述职承诺备案制度,完善抓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圆满完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党组织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实现第一书记在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23”工程,去年消灭“空壳村”446个,占任务数的58%。
 

    从严治党,扎实推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近3年来,我市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扎实推进巡察、审计监督、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规范“四个全覆盖”,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落实“两个责任”的意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市委反腐败协调领导和市委巡察工作3个领导小组组长。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规范纪检监察干部双重领导的职责和权限。2014年、2015年全市“三公”经费分别下降23%、14%;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0起、处理337人。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基层组织和重点岗位中的腐败案件,2014年、2015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分别立案942件、1316件,同比分别增长40.8%、39.7%;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39人、1284人,同比分别增长26.7%、36.7%。
 

    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 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壮丽篇章。审视不寻常的五年发展实践,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一个城市的发展,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召开,就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这次大会,承载着全市人民对“冲刺总量全省前三,建设环滁皆美新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期待,也将引领滁州在更快更好更美的新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
 

    踏上“十三五”征程的滁州,秉承着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财富,蕴藏无限生机和活力,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考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个五年,我们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必将创造更加精彩的“滁州荣耀”,开辟更加辉煌的“滁州时代”。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