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第六次党代会特别报道:讲述开放合作的“滁州故事”

2016-09-13 08:33  来源: 滁州网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做好发展文章,开放合作是重要一笔。
 

    五年来,滁州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主引擎,当好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挥长江经济带沪宁合主轴节点城市地缘优势,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安徽与德国合作交流等国家和省开放合作平台;发挥园区开放合作平台作用,着力把苏滁现代产业园打造成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新标杆、中新两国合作的新典范。滁州,逐渐成为激情洋溢、活力迸发、资源集聚的开放“洼地”。
 

    开放合作,滁州有容乃大。
 

    五年来,滁州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奋力争当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招引扶持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招商引资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览滁州近五年招商引资“成绩单”,节节攀升的数字让人振奋:2011年以来,我市境内省外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年度到位资金,从最初的不足300亿元,一路冲破600亿元大关,总量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幅18%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由200个逐年突破至400个,总数超过1500个,年均增幅14%以上。2014年,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中,我市位列全省第四,二类市中排名第一,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这是五年来我市对外开放丰硕成果的集中体现。一轮轮招商引资的热潮、一声声加快发展的号角,如浩荡东风劲吹皖东大地,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五年来,滁州以开放的姿态“引进来”与“走出去”,充分发挥东向发展桥头堡、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的作用,利用区位、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不断凸显国家级开发区产业优势,加速放大苏滁现代产业园品牌效应,坚持放大我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协作区、南京都市圈核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等角色效应,投资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快速提升了我市招商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用心招商、诚心招商。建立并不断完善市级领导联系推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市县联动、平台联动、部门联动,协力推进重大项目。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完善产业招引扶持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不断推进区域合作招商,成立了南京江北新区(滁州)合作共建园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加强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两地同城化资源共享,在汊河规划建设合作共建园区,经过双方领导多次互访交流,目前已初现端倪。积极推进央企合作。锁定一批央企,挖掘合作机会,紧密对接,持续公关,我市央企合作工作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位置。通过央企合作,先后收获华塑盐化、龙源风电、中电投风电等重大招商成果。
 

    2011年以来,滁州持续开展多轮审批流程再造,实行并联审批和“一表制”服务,当场办结简易登记事项,大大地提高登记发照地时效,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帮办帮扶,竭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促使企业快投产、快竣工、快达产,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滁州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形成了思想解放、管理创新、服务规范、办事高效的“滁州速度”,获得客商的一致好评。
 

    不懈付出收获回报满满。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安徽省首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苏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城市”等城市名片,不断彰显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力与魅力。目前,我市招商引资企业来自国内近30个省份和20多个国家或境外地区,尤其对长三角承接效应最为突出,引资份额已接近全市引资额的50%。今日的滁州,正逐步成为开放的高地、投资的热土。
 

    五年来,滁州先后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和合肥经济圈,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安徽与德国合作交流等国家和省开放合作平台,着力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科教人文、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作为长江经济带沪宁合主轴节点城市,滁州吹响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号角。2013年,滁州先后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和合肥经济圈。自此,滁州成为国内仅有的同时进入两大城市圈的城市。“左右逢源”的滁州有了得天独厚的“双圈”资源优势。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交通先行。滁宁快速通道、104国道改建滁汊段建成通车,市中心到南京河西新城只需40分钟车程;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即将完工,换乘服务正在积极衔接;宁天城际轨道一期投入运营,滁宁轻轨列入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近期建设项目,项目前期工作正在高位推进。滁宁两地的交通日益便捷。
 

    除此之外,滁宁两地的服务、市场、产业也愈发共享、紧密和融合: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挂牌运营;苏滁现代产业园第一小学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合作办学;“宁镇扬马滁”旅游合作助推旅游产品从景点旅游向乡村旅游转变,南京游客占滁州旅游客源一半;南京企业在滁投资逐年增加,去年在滁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80个,同比增长近30%。
 

    在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的进程中,滁州突出“创新、转型、共享”理念,以合作专题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科技、产业、交通、环保、公共服务和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强化与圈内各市共建共享,不断培育协同发展新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善弈者谋势。在南京市的辐射带动下,滁州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南京江北新区、中部崛起、皖江示范区等重大机遇,着力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科教人文、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用好振兴皖北政策,积极参与淮河流域治理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扎实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全面提升与省内外的互联互通水平。
 

    今年5月11日,备受关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审议通过,滁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新成员,迅速催生出又一个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大历史机遇。
 

    从签订协议至今,不到五年时间,以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新标杆、中新两国合作的新典范为目标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合作共建机制日趋完善,重大项目争先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具规模。一个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的蓝白领公寓、从农村小学华丽转身为滁州小学界新样板的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苏滁现代产业园开工建设四年多以来,紧紧围绕“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化主导产业带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统筹区域要素配置等举措,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三方面的有机融合,园区产业功能、城市功能“1+1>2”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一座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滁州市成为中新集团走出江苏省、与省外城市联手“再造”一个苏州工业园的首个合作者。而这,对于位居合宁之间、辐射腹地、承接首站的滁州来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科学规划是提升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融合度的基石。园区从一开始就向苏州产业园取经,参照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组建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把规划、国土、建设、房产、消防、环保等重点涉企市级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园区,实行“二号章”管理,商务审批事项完成省级授权,组建了苏滁企业服务公司,真正做到“园区事园区办”。
 

    同时,有效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自贸区经验,编制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调整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涉企收费清单,开展“三证合一”改革试点,高效便捷政务服务深受企业青睐,已成为园区对外招商的靓丽名片。
 

    四年的披荆拓荒,四年的携手共建,园区完成了12平方公里产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九通一平”,绕产业项目入驻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并配套建设食堂、超市等生活娱乐设施,实现了企业员工“拎包入住”。作为城市配套重大项目——5万平方米国际商务中心、20万平方米南京鼓楼医院苏滁分院也于今年上半年先后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共建设各类项目124个,竣工项目74个。
 

    四年来,园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9个,协议引进资金超330亿元,园区新兴项目占比达40%,苏滁产业高地效应逐步显现,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五年来,滁州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稳定出口增长,扩大进口规模,“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内外贸互动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一个地方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集中体现在外资、外贸和外经等工作效果上。
 

    据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9亿美元,年均增长19.2%,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最好水平,实体外贸水平排名稳居全省第五位;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我市对外依存度为1.7%;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超35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83倍,利用外资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外贸政策,强化调度服务,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各县(市、区)序时均衡调度清单、重点企业帮扶清单、数据回流清单和政策完善清单“四个清单”,建立完善每周、每旬、每月的督促检查机制,以巡查、督查和考察考核相结合,形成外贸调度服务的完整链条。完善帮扶机制,成立外贸企业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由市领导重点牵头帮扶过5000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全市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牵头全市100户重点进出口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或缓解要素瓶颈制约,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跟踪、调度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实现动态管理。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广大企业特别是小微外贸企业碰到很多困难。我市深入摸排全市数据流失在外企业,按照“总部经济”、人才缺乏、资金困难等流失原因进行分类型梳理,找准问题、一企一策,对症施策,有针对地加以引导和扶持,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实施意见》,每年设立500万元外贸专项资金,从确保出口稳定增长、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和强化财税金融保障等四个方面有效推动全市外贸健康持续发展,真正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外贸进出口增量。
 

    在抓外资外经发展上,发挥政策文件的导向导航作用,以《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滁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外经济交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优化外资投向,鼓励先进外资落户我市。抓项目优服务,每月通报各县(市、区)在谈外资项目进展,对在谈的外资项目抓跟进、抓落实,促使项目尽快签约,加大对已签约重大外资项目的帮扶力度,争取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投产。跟踪服务外资企业。将全市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98家外资企业列为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对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
 

    2015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外贸形势,商务部门、海关、国检、财政、国税等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全市外贸企业上下一盘棋、干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0.5亿美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增长17.8%,其中,苏滁现代产业园、天长市、来安县、凤阳县和南谯区在完成自身目标任务的同时,更为全市外贸发展作出贡献。滁州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市。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