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旅游人气旺,乡愁味道引客来。“春节期间,每天有近数千人到凤阳旅游观光、欣赏花鼓、品尝菜肴,是乡愁味道把四面八方游客引到凤阳来。”春节期间,素有花鼓之乡、民间文化之乡的凤阳,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浓郁的民间习俗、浓浓的乡愁味道,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外地游客。
这里的民俗表演太美了
2月8日,凤阳县城区人潮涌动,锣鼓喧天,龙狮劲舞。16支民间花灯队800余名民间艺人朝县城汇涌,敲锣鼓、骑黑驴、担花蓝、跑花船、打连响、舞龙灯、耍狮子、跳秧歌,开展一年一度的民俗踩街拜年闹新春。这道新年文化大餐的“主打菜”,让鼓乡77万群众感受年味越来愈浓。“太好看了,太精彩了!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民俗踩街表演。”来自南京市的市民孙晓笑着说,“我春节前就来凤阳了,来看姥姥的,到这儿了解到有37项文体活动表演,我就呆在这里看个够!”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
文化精彩,年味飘香,乡愁味浓。在凤阳众多的传统文化习俗中,群众最喜爱、流传最长久、影响最广泛的当属传承数百年的民俗文化“狂欢节”——新年踩街拜年习俗。作为文化亲民、惠民、乐民的重要载体,大年初一民俗踩街拜年闹春持续了30多年,成为凤阳县一道靓丽的文化的名片、鼓乡群众文化的一个品牌。
全县各主要街道人潮涌动,沿途居民燃放鞭炮迎接龙灯,迎接吉祥,近万名群众扶老携幼相跟着“巨龙”“雄狮”游走,喜庆热闹在街道释放,在广场蔓延。
府城镇民俗表演队几乎是清一色娘子军,她们将龙舞与花船混合演出,由东南西北向四周观众致拜,称为“拜四门”,随即将龙舞的欢腾气氛与花船悠久舒缓情调有机地穿插起来,形成了龙舞狂欢、花船穿梭、翻江闹海之势,使观众的情绪跌宕起伏,并造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效果,极具艺术观赏性。
“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咚锵”,震耳的锣鼓声响彻广场上空。来自凤阳花鼓发源地的小溪河镇的民俗文化表演队73岁的领鼓手使出浑身解数,摆出各种姿势,高打低擂,前敲后击,节奏明快,加之锣、镲、铛子手跳、跃、腾、挪,交叉、移步、翻转,锦上添花,欢快地表演着“欢庆锣鼓”,节奏由缓到快、由快到急,直至高潮。两个俊俏的小姑娘手舞彩带,或蹦、或跃、或弹、或跳,引领着一只花船左摇右晃、蹒跚前行,特别是刚刚6岁的小姑娘谢晓丽少年老成的精彩表演让市民们拍手不断,笑声不绝。
一身艳红戏衣装扮的刘府镇刘府村村民李仁翠已经是连续10多年参加踩街表演了,今年已经66岁的他对踩街深有感情,他和同伴们表演的“王老虎抢亲”已被列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仁翠和队友们踩着鼓点节奏,伴随着铿锵的锣声,熟练地颠起了抬轿步,11岁的刘佳宁和其他5名可爱的小姑娘挥舞着彩绸劲扭着秧歌,6位漂亮的小姑娘已经第二次参加踩街拜年了,她们不仅默契配合整齐划一地掌控自己手中的家什,还耍出各种花样,表情丰富可爱,各具神采,引来观众们阵阵喝彩。
孙晓说,他在大庙镇东陵村还欣赏了钱杆子、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戏等民间文艺表演,饱尝了“乡愁的味道”。
据了解,春节到元宵节期间,凤阳县民俗踩街闹新春活动结合“三下乡”和文化惠民工程,不仅集镇进城“大踩街”,许多村组社区用自己的“土文化”开展“小踩街”,表演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让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让浓浓的乡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让广大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参与红红火火的文化娱乐活动,品尝浓浓乡愁。
这里历史文化遗存太丰富了
“我12岁时来过凤阳,那时候凤阳还比较贫穷落后。30年后的今天,凤阳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更富裕、美丽、漂亮了。这儿真是个好地方!”2月12日,来自江苏省江阴市的宋虎一家游玩了明鼓楼、龙兴寺、明中都遗址公园后感慨地说。
鼓乡盛宴
凤阳龙兴寺大雄宝殿
凤阳花鼓
来自蒙城县的柏振云老先生每年都要来凤阳数次,对凤阳历史文化耳熟能详,他和亲友走在鼓楼西边,临时担当了导游介绍,“我还看过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呢。”凤阳花鼓与凤阳花鼓戏、花鼓灯一道被称为“凤阳三花”,凤阳凤画被列入“皖北三绝”。凤阳花鼓、凤阳民歌先后被文化部颁布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卫调花鼓》(凤阳花鼓戏)、凤阳凤画等4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孙凤城被文化部批准命名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也是滁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凤阳县先后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凤阳以“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享誉海内外。春节期间,有很多和宋虎、柏振云一样的游客,或三五结伴,或多次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欣赏凤阳明文化遗存、游玩“三色”美景。
凤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明文化的发祥地。是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安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县”,共拥有历史文物古迹130多处,拥有狼巷迷谷、小岗村等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还有明朝遗留下来的明中都鼓楼、龙兴寺、明鼓楼3个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中都城遗址及其附属景点,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龙兴寺、钟离城遗址、鼓楼等。明皇陵石刻数量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明中都被誉为“东方巴比伦”。
近年来,凤阳县积极落实打造大旅游格局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红黄绿三色旅游品质,绿色产业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钟离文化、明文化、淮河文化、知青文化的挖掘和打造,赋予了凤阳的灵山秀水以灵魂,凤阳的旅游正如凤阳花鼓一样千姿百态以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吸引着八方游客。
凤阳的“洪武宴”简直太棒了
2月11日晚,在当地一家旅游定点餐馆,服务员端上了一盘菜肴,这盘菜色泽奶黄、汤汁酡红,煞是好看,立即吸引住了来自合肥的十几位游客的眼光。
“这是凤阳有名的‘凤阳酿豆腐’,是朱元璋从民间寻找的厨师留下来的宫廷御菜,是洪武宴的主打菜之一,请各位品尝享用。”服务员小李微笑着介绍。
“看着就有食欲。”来自合肥的张博先生率先拿起来筷子,夹了一块品尝了起来,“外香内嫩,香甜可口,简直太棒了!”有两位食客还专门喊来了服务员介绍洪武宴及酿豆腐的来历。
据了解,出生在凤阳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天,朱元璋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饭店讨得一碗酿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极佳,以后,他经常去这家饭店讨吃。后来他当上了皇帝,便下令将凤阳城内那家黄家小饭店的厨师召进了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从此,这道菜身价百倍,驰名于世,一直流传至今。“凤阳酿豆腐”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洪武宴,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命名的一套菜式。“洪武宴”以淮杨菜为基础,依据朱元璋由逃荒要饭的流浪儿、继出家为僧、后投奔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最终夺取政权,建立大明王朝的历史史实为线索,并根据民间传说中的朱元璋轶事和吃过的菜点,参照明代宫廷菜谱,由朱元璋的故乡(凤阳)人,国家级高级烹饪技师,安徽省考评员罗树伦烹饪大师和项武德烹饪大师在有关单位和明史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十年的搜集、筛选,结合数十年的烹饪实践经验创制而成。
“洪武宴”中的许多菜点,党和国家领导人田纪云、顾秀莲、回良玉、布赫等以及许多外国使者与国际友人先后品尝,均满口赞誉。”洪武宴“在安徽省烹饪大赛中获奖并被命名为“安徽名宴”。全宴由“洪武帝王宴”、“洪武皇后宴”、“洪武家宴”三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均由36道菜点组成,全宴共计108道菜点,各不相同。主要菜点均与朱元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其相关的故事与传奇。2004年“洪武宴”获得国家专利。慢慢的,凤阳各家旅游定点酒店、餐馆把“洪武宴”中的经典菜肴改造包装成凤阳土菜,成为大众食客的盘中餐。
如今,许多游客到凤阳来,都会不约而同地点凤阳酿豆腐、珍珠翡翠白玉汤、皖东酱黄牛肉、凤阳梅白鱼、瓦屋刘狗肉等凤阳特色菜肴,也是为了体验一把“凤阳是个好地方”最真实的乡愁味道。(马顺龙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