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宣传 >

倾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2023-09-05 09:51  来源: 滁州日报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全媒体记者李文刚 喻 松
      
2023年4月6日,省委书记韩俊深入滁州调研,并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广泛交流,他勉励企业要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加大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全力以赴抓创新、稳订单、拓市场,进入新赛道,占领制高点。
    
当前,滁州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要树立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借东风、搭平台,招项目、兴产业,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稳住基本盘、保持好势头,紧盯“新三样”、壮大新动能,融入一体化、争创新优势,奋力在全省争先进、在长三角创一流。
       
潮起皖东,改革发源地抢抓产业新风口,拼抢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扬帆启程,滁州布局新能源产业,倾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滁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时代机遇中抢滩布局,将做大做强先进光伏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首位方向,光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连续在滁州召开,推动签约光伏产业类项目24个,总投资超1600亿元。截至目前,全市落地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120多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千亿元。2021年、2022年光伏产业产值分别为409亿元、873亿元,连续两年增长超100%。今年1至7月实现产值722亿元,同比增长64%。目前,全市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产能,分别占全省产能的60%、50%、50%。打造世界光伏之都,争当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滁州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扬资源之长,无中生有布局新产业

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已发展成为我国继高铁、核电之后第三张名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5月份,总投资约40亿元的安徽南玻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制造基地项目举行四窑点火仪式。此次四窑点火仪式距离首线点火仪式仅仅一年时间。记者从中国南玻集团获悉,四窑的成功点火,标志着位于凤阳县凤宁现代产业园的安徽南玻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集团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正式建设完成。

时光倒回至2016年,作为国内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巨头之一——福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落子凤阳,成立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200亿元。这也是首个来凤阳投资的光伏玻璃巨头。“2022年,公司产值达74.54亿元,今年产值预计突破百亿。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光伏玻璃产业园之一。”该公司总经理潘荣观说。

在凤阳,像南玻、福莱特这样的光伏玻璃头部企业,还有亚玛顿。记者了解到,3家企业总投资近300亿元,拟建设光伏玻璃生产线31条,玻璃原片生产线超过150条。全部投产后,将年产光伏玻璃超千万吨,大约可以满足180GW光伏组件生产的玻璃需求。

探究光伏玻璃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布局凤阳背后的原因,给出的答案都指向:石英砂。而光伏玻璃原材料的八成则是石英砂,且石英砂的品质对于光伏玻璃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发展光伏产业,滁州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底气。“凤阳县是著名的‘石英之乡’,丰富的石英砂资源覆盖面积达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其中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储量、品位和开采价值均居全国首位。”记者从凤阳县发改委了解到,目前,凤阳县已构建以石英岩矿开采加工为源头,光伏玻璃、日用玻璃、建材玻璃、硅化工竞相发展的产业布局,建成全球最大光伏玻璃生产线、最大太阳能光伏玻璃窑炉。

在光伏产业链条上,光伏组件是其重要环节。而作为重要辅件的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天然禀赋的石英砂资源与光伏玻璃产业集群,对于光伏组件产业参与者们具有绝对的吸引力。

2018年1月,我市招引到的第一家光伏产业领军企业——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隆基乐叶,在滁州投资建设年产13GW太阳能组件项目。当年底,项目产品下线,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隆基项目的落地在滁州迅速引发龙头“磁吸效应”,与隆基仅有一路之隔的厂家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胶膜产能最大的生产厂家,其投资建设的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项目也在滁州开始应用。与此同时,作为光伏产业规模最大的边框供货商——永臻集团,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光伏行业领军企业陆续落户滁州后,也选择扎根滁州,2020年永臻集团在滁州投资建设了一座可年产18万吨铝边框的现代化生产工厂,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领先行业水平。

至此,滁州追“光”逐“链”,抢占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制高点,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引龙头之力,延链强链打造新集群

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聚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正成为壮大制造业、完善产业链条的“法宝”。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极具创新力的太阳能科技企业,多年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端祥介绍,在滁一期项目于2019年11月7日签约,12月29日正式开工,2020年5月28日正式投产,实现当季签约、当季开工、半年投产,创造了大体量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

8月24日下午,记者在该公司看到,车间内,智能设备整齐排列,机械臂精准挥舞。厂区内,大型物流车辆穿梭往来,处处呈现火热生产场景。“自投产以来,一直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今年的订单早已排满。”李端祥告诉记者,“得益于凤阳福莱特等光伏玻璃企业的集聚,使企业节省了大量原材料运输及仓储成本。今年1至7月,公司实现产值95.12亿元、营收114.89亿元。”

同样位于来安县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的电池片供货商之一。

 

去年年初刚刚落户滁州,从破土动工到投产仅用了140天,刷新了行业速度。二期今年1月份投产,总投资126亿元。记者看到,捷泰18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车间内,工业机械手臂正灵活快速组装、装卸材料,自动化机器人来回穿梭搬运产品。“我们现在是满产满销的状态,每天生产大概620多万片电池片,今年预计上半年的销售额超65亿元,预计今年整年的销售额在120亿元以上。”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经理欧阳建波告诉记者,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完备和提升,目前,滁州已经成为制造光伏供应链所有组件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处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中游位置的滁州汉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于产业集聚为企业发展带来便利的感受尤为深刻。该公司综管部经理吕书生表示:“公司落地滁州发展,正是看中了滁州的产业链优势,与我们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不低于二三十家,很多都是头部企业。与这些上下游企业合作,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合作效率,还能大大降低我们的仓储和物流成本。”

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在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中,我市抢抓机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将光伏产业列为八大新兴产业的领军产业,充分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实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模式,全力招引国内光伏产业头部企业落户。围绕光伏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心编制光伏产业图谱,择优择强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企业,聚力打造产业规模大、龙头企业多、产业生态完善的光伏产业链条,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完善供应配套,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和创新成本。如今,在滁州,隔墙供应,已逐渐成为光伏产业的常态。

在市发改委,记者看到了一张“光伏产业链图谱”,产业链缺什么、薄弱环节在哪都清晰可见。市发改委副主任丁世磊说,实框里是我们已经招引的光伏重点企业,虚框里是待招引的企业,空白是薄弱环节。我们将按图索骥加大招引力度,聚力打造产业规模大、龙头企业多、产业生态完善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条。

将观察的视野延伸到全市,不难发现,以龙头带动链条延伸,滁州光伏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从2018年至今,我市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市光伏制造规上企业45家。单体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2个、超50亿元项目20个,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

借机遇之势,主动作为抢滩新赛道

当前全球迫切需要高效化、清洁化的能源利用,其中的关键便在于“控碳”,想要实现“碳达峰”,继而实现“碳中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而为了克服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储能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双碳”战略实施,储能电池正成为产业界的“必争之地”,不少企业争先涌入赛道掘金。

滁州市一边持续深耕光伏产业,一边围绕新能源电池强链补链,全力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扎堆”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7个,其中已投产企业28家。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55%;新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752亿元,完成投资125亿元。

初秋时节,暑气尚未消退。

记者来到天合储能(滁州)有限公司,高大宽敞的现代化标准厂房映入眼帘。在万级洁净车间里,经过3个车间21道工序,一组组崭新的磷酸铁锂电芯不断生产下线。

“天合储能(滁州)有限公司由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储能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记者从该公司对外联络负责人吴志芳介绍中得知,该项目年产24GWh储能锂电池,计划总投资额约108亿元,总用地面积约700亩。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8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全椒的滁州力神新能源电池项目基地,现场机械轰鸣,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生产设备,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抢抓进度的繁忙景象。“全椒基地是力神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个产业基地,项目分三期进行,总投资超200亿元,全部达产可实现年产48GWh锂离子电池。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工,进入设备联调联试阶段,预计10月份实现生产。”在全椒县政务中心“力神项目办公室”,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哲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全面介绍基地建设进展及前景规划。

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需求,我市在引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配套企业延链、补链,全市引进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电池装备等企业46家,产业链涵盖锂电池上游电极材料及辅材配套,中游电芯、电池包及pack,下游的充电桩、电池回收利用等。同时,成立八大产业链新能源电池子基金,支持项目招引和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支持新能源电池企业建强研发平台,现已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个,并引进南京大学设立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究中心。

从天合储能到力神电池、国轩新能源,不断增加的龙头企业名单,滁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跨越,也是新能源与新技术、新业态在皖东这片热土上的高效融合。截至目前,全市锂电池投产产能25.68GWh,在建产能55.5GWh,一批项目正在洽谈过程中,新能源电池产业将成为全市产业新的增长极。

聚服务之利,全力以赴打造新高地

隆基乐叶2018年1月签约、5月开工,2019年1月全面投产;晶科能源2019年11月签约、12月开工,2020年5月产品下线;东方日升2020年7月签约、11月开工,2021年5月首块组件下线……从签约到开工再到投产、量产,光伏企业在滁州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个词——“滁州速度”。

在这个“滁州速度”的背后蕴含的是我市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意识,坚持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全维度的服务意识、全链条的服务理念、全流程的服务质量、全方位的服务措施,持续擦亮“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收获的是企业家为滁州这片越来越优的投资沃土点赞。

“当年5月23日签约落户琅琊区,7月1日举行开工仪式,总投资105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8天。”如今回想起在滁投资建厂的经历,中润新能源(滁州)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仍对建设速度赞不绝口。该集团董事长龙大强更是兴奋地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滁州打造光伏产业区域集群效应的一员,正式落户江淮福地。中润光能与滁州的成功牵手,不仅是公司战略发展需求,更是为滁州宜居宜业的营商环境所深深吸引,为市、区各级领导‘夙夜在公、只争朝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深深折服。”

光伏企业用电要求高,哪怕停电一秒,“复机”带来的损失就达百万元以上。“当我们遇到棘手问题,园区总能第一时间了解并且快速解决。”福斯特(滁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介绍说,“滁州经开区管委会协同当地供电部门多次解决了企业的供电问题,避免了巨大损失。”

如何实现“项目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长得大”,滁州有着自己的“一招鲜”。滁州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组建市产业链工作专班和产业链党委,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和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定期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会、企业家早餐会和产业链党委会议等,研究解决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运营等各环节问题,推动全市光伏等八大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

光伏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我们对光伏产业发展给予很多政策,极力扶持光伏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市科技局副局长吴流水说,在设立实验室、创新中心、培养引进人才、技术攻关、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购买科技设备、高新技术认定等方面,都会给予奖励或补助。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布局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步伐,强化关键技术迭代突破,推进光伏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深度融合,加快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高效光伏电池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光伏材料创新应用研究中心、滁州经开区光伏测试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建成安徽省石英砂纯化和光伏玻璃工程研究中心等光伏产业创新研发平台12个;隆基太阳能单晶perc电池、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24.06%、26.81%,东方日升超大尺寸组件功率超700W,均为世界最高纪录。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我市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1+1+2+N”机制,创新“主办行+链主企业+链属企业”的“一链一行多企”批量化对接模式,让新能源企业发展后劲动能充足。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各级银行机构累计向光伏企业授信208亿元、36家企业获贷83亿元。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国调战新基金和15亿元的皖能碳中和产业并购基金,为新能源企业备足“金融活水”。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但赢得了客商青睐,也坚定了他们在滁发展的信心。“基于滁州‘亭满意’营商环境,隆基于2023年初追增投资第四期新建年产10GW新型组件项目,四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到23GW及以上。在滁州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滁州隆基稳步运营,产值和营收逐年攀升,已连续三年产值突破百亿元。2022年实现产值2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近60%。”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挺表示,“从发展态势来看,如今滁州的光伏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也直接印证了企业当时落户滁州的正确性与前瞻性。下一步,滁州隆基将依托滁州良好的亲商安商环境,扎根滁州,立足单晶光伏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在布局自身产业的同时,继续引入上下游光伏配套企业,致力于形成光伏产业链聚集,助推滁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围绕已有的产业基础,更高效率推进光伏产业‘双招双引’、平台建设、精准帮扶、党建聚链等重点工作,发展全链条光伏产业。”丁世磊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市光伏电池产能达100GW、光伏组件产能达150GW、光伏玻璃产能达800万吨,光伏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