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滁州 > 文化滁州 >

滁州市开展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综述

2015-08-30 13:47  来源: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华丽转身 惊艳蜕变——滁州市开展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综述

每四年开展一次的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今年已经是第四次。我们形象的将其比喻为文化馆评估冲击全国一级馆的“奥林匹克”。

8月12日,以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杨林艳副处长为组长的专家考核评估组赴滁州市文化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考查审核。考核评估组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查材料等形式进行现场综合考评打分,最终市文化馆获评996分的优异成绩(评估标准满分为1000分,提高指标为50分),获得省考核评估组评审通过,列入全省一级馆上报国家文化部审核。杨处长对市文化馆的各项准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她形象地说:“在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时,我来到滁州市文化馆,但当时看到的是‘纠心、担心’,经过四年发展蜕变,今天我看到的是‘开心、信心’”。    

以迎接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市公共文化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滁州市在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全市仅有3家文化馆进入等级馆。为此,十二五期间,市、县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改建市、县两级文化馆,极大地改善了滁州市公共文化馆的设施基础,今年有6家文化馆申报参加全国一级馆评估。滁州市文化馆新馆共6层,总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琅琊区、南谯区建成新馆面积分别达到4148平方米和5346平方米。全椒县文化馆在建新馆面积达4177平方米。明光市文化馆新馆主体工程已完工,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来安县、定远县、天长市改建文化馆,面积分别达到3296平方米、2870平方米和2390平方米。二是工作基础得到新加强。①数字化服务基本能力得到推进。数字化建设是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的必备条件,根据要求,各地文化馆均投入资金建起文化馆网站,安排专人进行网站数据处理和日常信息更新工作,扩大了文化活动的公众参与度。②经费投入得到保障。琅琊区文化馆2014年实现人均财政拨款6.8元,远超人均财政拨款1.4元的评估标准。定远县文化馆人均财政拨款3.3元,全椒县文化馆人均财政拨款2.8元,天长市文化馆人均财政拨款2.25元,安县文化馆人均财政拨款1.44元,南谯区文化馆人均财政拨款1.4元,凤阳县人均财政拨款1.1元。③免费开放得到提升。各地充分利用馆舍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活动,其中包括免费培训、阅览、展览、讲座、演出、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地等,实现每周7天开放,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全市文化馆平均免费开放项目达10个以上。④队伍建设得到发展。市文化馆统筹运用社会文艺资源,成立了青少年民族乐团、中老年同乐民族乐团、青少年舞蹈团等8个馆办文艺团体,常年参加省内外文艺演出和文艺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据统计,全市馆办文艺团队有48支,注册文化辅导员309人。⑤非遗保护得到巩固。滁州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5大类,882项,经逐级申报,专家组评审,确定县级279项,市级58项,省级19项,国家级2项。确定传承人县级226人,市级88人,省级20人,国家级1人。市文化馆编纂出版了《滁州遗韵—非遗调查汇编》,全套书共9册,计157.5万字,全面记载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该书已被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滁州学院图书馆收藏。2014年出版了《滁州非遗图典》,详细记录我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市级以上传承人学习、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历及事迹。凤阳县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凤阳花鼓和凤阳民歌注重记录保护,拨专款53万元编纂了《凤阳花鼓全书》,此外,40余万字的《凤阳民歌》也即将出版发行。三是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①提质增效,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各馆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工作出发点,通过组织开展广场文化、节庆民俗文化、三下乡等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市文化馆组织举办了民间花灯展演、全市民营艺术团体戏曲展演。南谯区文化馆举办了“中国梦.南谯情”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来安县文化馆举办了桃文化旅游节,等等。众多亲民活动,深受群众喜爱。②创新品牌,发掘培育显现新亮点。市文化馆承办的“出彩滁州人·人民广场周周演”活动,5月—10月每周演出一场,共计演出24场。周周演活突出三个创新,首先是创新运作模式,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其次是创新演出模式,采取表演和比赛相结合形式。第三是创新选拔模式,体现群众主体地位。以个人和团体自发报名参与,以周赛、月赛、年度总决赛的形式逐级推进,以采取大众评委和专业评委共同投票方式决定。此项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群众观看,真正实现了群众演、群众赛、群众看、群众评、群众乐。凤阳县文化馆紧紧抓住“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组织凤阳花鼓、凤阳民歌、凤画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展览、对外交流活动,获得国家、省、市多种奖励,与央视11套节目组合作拍摄的八集凤阳花鼓纪录片《花鼓往事》,集中展现了花鼓沧桑史,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民俗文化影响力。全椒县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文化活动、来安县周末街坊大舞台、明光市花灯大赛、琅琊区的广场舞展演、南谯区“文化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天长市的千秋大舞台等品牌文化活动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做精做细,惠民乐民。    

几年来,滁州市文化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照评估标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各地文化馆建设快速增扩,服务项目不断增多,但是工作人员队伍较弱,结构层次不够合理,特别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难以适应和满足服务数量的增加、服务内容的拓展以及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二是文化馆工作者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工作人员参加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对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出现的特点和规律不够了解,缺少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强。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度太弱,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明显落后于“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新规律、新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开拓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认真采取严实工作法,分析原因,落实举措,推进文化馆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抓活动,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点在于提高,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凝聚与辐射功能。二是树品牌,做到发掘与培护相结合,重点在于培护,要求每馆一品、每馆多特。三是重人才,做到内培与外引相结合,重点在于外引,一个原则就是不就所有,但求所用。四是求创新,做到传统与科技相结合,重点在于科技,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新路径。五是善宣传,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重点在于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新媒体。六是精谋划,做到现实与长远相结合,重点在于谋长远,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精于研究,准确把握文化馆事业发展新规律、新趋势、新方向,以高度的内醒自觉,推动文化馆事业繁荣发展。

  热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