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宣传 >

优化环境激活力——滁州市上半年经济述评之四

2020-09-29 17:31  来源: 滁州日报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从2018年的1801.8亿元到2019年的2909.1亿元,经济总量从全省排名第五跃居第三,这是滁州在2019年交出的“答卷”。
        2020年,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来势汹汹的疫情,冲击远超预期,考验严峻复杂。越是非常之时,越要保护和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滁州人深信,环境好起来,投资才能热起来,发展才能快起来。
        正如市委书记张祥安在参加今年的安徽省两会采访时表示,2019年滁州“厚植了两大基础,一是项目基础,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类项目加快推进;一是干部基础,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和精气神足”。
        2020年,滁州持之以恒聚焦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坚持处理好“亲”与“清”、“招”与“帮”、“硬”与“软”的关系,把“自己人”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让客商放心投资、舒心发展。
        于危中寻机、危中见机,变“面对面”为“屏对屏”“线连线”,滁州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网上招商、在线签、邮寄签,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招商力度不减、热度不降、进度不松、战果不断,加快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间过半,经受住疫情严峻考验的滁州,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半年“答卷”:全市实现GDP1413.7亿元,同比增长3.1%,总量居全省第三。多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8.2%,居全省第1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8亿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收入198亿元,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3元,增长5.2%,增速居全省第1位……
        贴心服务,办好“自己人”的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的滁州,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大。
        如何把发展机遇转变成发展优势?滁州人选择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与投资者构建起“你发财、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疫情肆虐,城市按下暂停键,这一切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如何破?怎么破?
        非常之时,当尽非常之责;非常之事,要有非常之为。我市在省内率先出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十七条意见》,从企业减负、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方面支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
        惠企的政策一定要宣传贯彻到位,政策的最大效用才能释放。
        我市研究出台《大力宣贯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活动方案》,实施“政策+中介”服务企业模式,采取“一对一”方式上门宣讲优惠政策,同时对照政策协助1780家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梳理可以申报的政策条款,形成清单,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
        以最快速度、最实举措落实相关政策,以组合拳精准帮企业纾困解难,企业才能重回发展正常轨道,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我市连续出台《滁州市2020年战疫服企促发展“四送一服”专项活动方案》《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攻坚行动方案》《大力宣贯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活动方案》等政策举措,全面开展各项活动。同时,明确10名市委常委每人联系1个重点园区,117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以上“四重一小”。动员全市654名“四送一服”包保干部当好“首席服务员”,持续深入1561户帮扶重点企业(项目),精准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问题收集办理,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战疫情、解难题、增信心。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纳入省级调度的重点项目等复工率在全省率先达100%。但解决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要素保障,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活动月期间,深入开展“千名行长进万企”主题活动,了解经营情况,宣讲金融政策,精准对接支持,全市25家金融机构联系企业6900户,累计向2637家企业投放贷款;全面推进“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主题活动,累计进行线上主题网络招聘活动14场,提供就业岗位16486个;严格落实“电力优惠政策”主题活动,共为822户客户享受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减免电费支出约1003.85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创新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专项行动,上半年,市县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组、服务企业团队共走访调研企业(项目)7949家,解决企业问题2331个。
        提速增效,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政府服务意识强不强、办事效率高不高,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及整体竞争力。
        但服务的效率与速度,得益于政府数据的共享开放。在“数字滁州”建设中,我市已推进52家市直部门788类51.4亿条数据在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社会信用等领域应用,与公安、统计、住建、财政、民政、发改等多部门开展数据共享对接,为各单位开展业务办理、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等功能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信息在各部门间内部流转,以往办事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就能得以有效解决。
        围绕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我市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优化网上服务体验,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的平衡。全市11.12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79.9万件,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甚至“零跑腿”。
        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深入开展申请材料多专项整治行动,将1843个政务服务事项9336项申请材料清理取消4885项,精简比例达52.32%。在企业准入方面,将企业开办环节精简为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3个环节并实现“全程网办”,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在基建审批方面,按照“一家牵头、并联办理、限时办结”要求,构建联合审批平台,细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条件,申请材料精简比例达30%,一般社会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从土地摘牌至取得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压减至28天。在不动产交易方面,在省政务服务网滁州分厅开辟“不动产交易”专栏,对网上提交身份信息、网签合同、婚姻状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实现不动产交易“全程网办”,办理时限由原来5至10个工作日缩减至3至5个工作日。
        推进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共上线服务场所1391个、自助设备101个、关联市县乡村四级事项58821个,为人民群众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
        完善“好差评”收集、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基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好差评”线上全覆盖、线下全联通、数据全汇聚、结果全公开。今年上半年,251.13万件办件无一例因服务引起的差评,“群众的事不办完不下班”已成为服务常态。
        八方迎客,让更多“自己人”选择滁州。项目是关系发展的硬支撑,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
        第十三次市委双月企业家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张祥安这样说到,滁州能实现加快发展,依靠的就是这些优质企业、骨干企业,依靠的就是这些投资规模大、牵动性强的好项目。
        如何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
        在市委书记张祥安看来,就是要一如既往把营商环境打造好,吸引各路英雄汇聚滁州,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滁州经济增长出了一道“附加题”,也考验着招商引资工作的破题能力。疫情之下,如何破局?市投资促进局应“疫”而变,主动出击,线上线下齐发力。
        及时上线“投资滁州”微信公众号,密集推出一篇篇内容翔实的文章,多角度宣传推介滁州投资环境。同时,及时更新滁州市招商宣传手册和地图、PPT,更加全面直观地反映全市产业发展动态,力争让投资商第一时间获取更多信息,便于决策。
        创新开展“不见面招商”“网络招商”,出台《滁州市新基建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意见》,依托全市43个县干招商小组,通过手机、微信等在线沟通对接,推动“面对面”向“线连线”“屏对屏”招商转变,及时掌握项目线索及在谈项目动态,确保项目信息“对接畅通、线索不断”。
        “线连线”“屏对屏”,高效洽谈,高频推进,达成了一批合作成果。
        2月27日上午,全市重点招商项目在线签约仪式举行,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线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171.3亿元,其中5至10亿元9个,10亿元以上4个,主要涉及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健康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市重点瞄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由市级领导带队开展各类招商引资对接活动41批次,深入宝能集团、恒大集团、君乐宝集团、长城科技集团等112家知名企业。
        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换来的是更多的项目布局滁州。
        1至6月,全市市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542.5亿元,同比增长7.5%。新签约5至10亿元项目29个,10至20亿元项目11个,2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成功引进了恒大文旅康养城、南玻太阳能、英发太阳能、光智光学、天邦食品、洽洽食品、亚士创能、永强专用车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制造业100强企业、上市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
        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在哪里,快速扫清影响项目进度的“绊脚石”,推动的是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尽快投产投运,带来的是滁州经济新的发展活力。
        1至6月,全市已转化开工项目72个,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55亿元的晶科能源一期项目实现了“当季签约、当季开工、半年投产”的建设速度。全市新投产亿元项目较去年同期增长40%,晶科能源、隆基二期、和传物流机械、元气森林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运营。
        疫情仍在,考验依旧,但广大企业家与滁州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望丝毫没有减弱。奋进的滁州也在融“宁”入“长”的一体化进程中,等高对接思想观念,学习借鉴苏浙沪先进政策经验,以更好的环境、最佳的服务,让“自己人”在滁实现更好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滁州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热   词